canada24h

7885 POSTS

Exclusive articles:

Xi Jinping’s selected works published in 7 ethnic minority languages

BEIJING, Aug. 2 (Xinhua) -- The first two volumes of a book series of selected works of Xi Jinping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seven...

俄方称乌军集束炸弹袭击致俄记者身亡,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称遗憾

环球网 2023-07-23 11:45:25 【环球网报道】俄罗斯国防部22日称,乌克兰武装部队当天使用集束炸弹发动袭击,造成1名俄记者身亡。据塔斯社报道,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当地时间22日接受该媒体采访时对此事作出回应,表示遗憾。 报道称,迪雅里克接受塔斯社采访时说,“我们对又有一名记者在这场危机中身亡感到遗憾,我们向其家人、朋友和同事表示最深切慰问”。 报道提到,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当地时间20日称,乌克兰已开始使用美国所提供集束炸弹。迪雅里克21日在记者会上称,联合国对有关“乌克兰武装部队使用集束炸弹”的消息表示关切。 综合俄新社、塔斯社等多家外媒报道,俄国防部22日通报称,乌武装部队当天使用集束炸弹对“今日俄罗斯”通讯社和俄《消息报》等媒体记者发动袭击,当时这些记者正准备就乌军使用集束炸弹袭击扎波罗热地区做相关报道。俄国防部还称,有4名记者受伤,其中记者罗斯季斯拉夫·茹拉夫廖夫在撤离途中伤重身亡。 对此,俄驻美大使馆22日在社交平台Telegram上发文说,美国官员此前有把握地对国际社会称乌方将“有选择地且负责任地”使用集束炸弹,“所有人都清楚地看到这些话无效”。俄使馆还说,基辅政权对平民使用集束炸弹表明华盛顿正在失去对其“傀儡”的控制。俄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波利扬斯基当天发推文,对“乌军使用美国所提供集束炸弹发动袭击造成1名俄记者死亡”一事作出回应,称美国已越过所有“道德红线”。 责编:张青津

“WITH THE WORLD, GATHER IN WULING” The 2023 Wuling Cultural Tourism Conference Held In Qianjiang, Chongqing

The 2023 Wuling Cultural Tourism Conference, with the theme "With the World, Gather in Wuling," was held in Qianjiang District, Chongqing, from July 5th...

中国人权研究会在日内瓦举行“中国的人权理念与实践”主题边会

新华社日内瓦7月3日电(记者聂晓阳)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3届会议举行之际,中国人权研究会3日在日内瓦万国宫举行“中国的人权理念与实践”主题边会,有关专家在会上就中国人权教育、新疆妇女权益、西藏活佛转世制度与宗教信仰自由、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所谓“强迫劳动”的涉疆谎言、新疆的语言文字保护与发展、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的历史真相等话题介绍了情况。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秘书长王琰文主持边会。她在开幕致辞中说,全球人权治理应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在分裂的世界中寻求共识,必须抛开偏见,彼此尊重。将一国的价值观强加于人只能增加动荡,生搬硬套他国人权保障模式也容易产生危害。真正的人权文明应当建立在承认人权的普遍性和尊重人权观、人权实践差异性基础之上,求同而存异,倡导所有国家和民族传承发展自身文明、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 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伟在发言中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权教育。在已经制定的四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中,都有相关人权教育和研究的专门章节,提出推动和促进人权教育持续发展的具体举措。至今,中国已在14所大学设立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根据第四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安排,中国政府将于2025年前支持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建立国家人权研究机构,新设3家国家人权研究基地。 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讲师李亮在会上表示,2010年后,新疆现代化再次提速,加之同时新疆采取了一系列民族融合与去极端化措施,促成了新疆女性深层的思想解放,彩色艾德莱思裙子、牛仔裤和西装又回到了小村镇的街道上,新疆女性群体的活力得到极大焕发。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索朗卓玛在发言中说,中国政府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颁布有《宗教事务条例》和《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等,尊重和保护活佛转世这一藏传佛教的传承方式。按照《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精神,西藏等地认定和培养了一大批爱国爱教的新转世活佛,进一步依法保障了藏传佛教文化的传承,满足了藏传佛教信教群众的基本宗教需求,成为西藏人权事业发展的一个伟大实践。 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副教授肖武在发言中表示,中国人权事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主张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基本人权,强调公民及政治权利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不可分割性,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主体观而非偏狭的片面人权主体观,坚持立体的人权发展道路而非单向度的人权路径,秉持包容性人权理念而非“教师爷式”人权观,主张从本国实际和人民需求出发,探索适合自己的人权发展道路。 喀什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那斯尔江·依布拉音在会议上表示,中国宪法和法律从根源上筑牢了预防“强迫劳动”的法律屏障。新疆各族群众有选择职业的自由,去什么地方、干什么工作都是自己的意愿。各族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获得社会保险福利权等权益均依法得到保证。 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中语系副主任张灯柯在发言中说,作为一名语言研究者与本地人,他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新疆当地语言文字的多样性得到充分保护。目前,新疆各民族主要使用10余种语言和文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司法、行政、教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互联网、社会公共事务等领域得到广泛使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边巴拉姆在发言中强调,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国的历史。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央政权始终在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西藏始终在中央政府统一管辖内。那些宣扬“西藏独立”的西方敌对势力无视包括藏族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其目的不过是混淆视听,用民族分离主义思潮渗透破坏中国的民族团结、遏制中国发展。 责编:秦雅楠

促进多元文化交流,荷兰有群年轻人(侨界关注)

“唐人街游”展览上,小葱工作室联合创始人张洋(左三)向观众介绍“显化乐园”部分圆桌装置。王野摄 在荷兰鹿特丹唐人街,华人群体经历了哪些历史变迁?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移民处事风格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来自中国的香料味道,给海外食客带来哪些回忆?在荷兰鹿特丹市中心的唐人街,一场“Next Stop, Chinatown 唐人街游”文化体验展览,用一系列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展品和艺术装置,与观众共同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这场近日由旅荷华侨华人和留学生组织的文化体验活动,吸引了荷兰当地民众和多国移民共同参与,也展示着新一代旅荷华侨华人对文化交流的思考和感悟。 连结多元文化 在荷兰鹿特丹市中心唐人街,行人来往如织。“唐人街游”展览期间,“显化乐园”展区的3张圆桌型户外艺术装置就放置在街边,吸引行人驻足——一张圆桌邀请观众在世界地图上勾画各种香料的“旅行轨迹”,体验式了解不同国家的香料如何在全球流动;一张圆桌呈现相同食材在中西餐饮中的不同做法,以菜肴形式直观展现中西饮食文化的不同与相通之处;一张圆桌展示多国香料,邀请观众挑选并带走自己喜欢的香料,并写下一段自己与香料的故事。 “对于许多西方人来说,认识中国是从中餐开始的。花椒、八角、香叶、干辣椒等中餐常用香料,能勾起观众对‘中国味道’的记忆。展览选用数十种全球多地的独特香料,展现不同国家美食风味随移民迁徙而传播、融合的过程。”展览策展人、小葱工作室联合创始人朱晓舟说。 在“唐人街游”展览上,还有许多类似的互动装置。在“刻板印象之墙”艺术装置前,整墙悬挂的深绿色卡片上写着荷兰人与华侨华人对彼此的传统刻板印象,观众可以取下卡片,在刻板印象描述的背后写上自己经历的打破刻板印象的故事,再将写着故事的白色一面挂回展示墙。通过观众的参与,墙面逐渐翻转,写着刻板印象的深绿色面,被写着打破刻板印象故事的白色面替换,观众能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刻板印象被打破的过程。 “‘刻板印象之墙’在展览现场吸引了许多观众,这让我们非常惊喜。”展览策展人、“荷你成长”团队负责人黄予说起了让她印象深刻的互动故事,“有个荷兰年轻女生对这个装置非常痴迷,不停地在卡片上写下自己的经历。还有观众在卡片上留言互动——有张卡片的刻板印象写的是‘荷兰人都很高’,卡片背面有人留言‘来自一个1.79米的中国女孩’,后面又有人留言‘来自一个1.58米的荷兰女孩’,这种互动特别可爱。” “‘连结’是我们‘唐人街游’展览的关键词。我们希望此次展览能帮助华人群体与唐人街加深连结,同时也让参与展览的观众感受到多元文化彼此连结的氛围。”“唐人街游”文化体验展主理人徐子淇说。 寻找文化认同 “5英尺7英寸(约170厘米),黄种人,黑眼睛。”在“唐人街游”展览上,“华三代”徐大为带来一张他祖父的老旧身份证明。徐大为的祖父是最早来到鹿特丹唐人街的华人海员之一,这张由荷兰政府颁发的身份证明勾勒出他祖父首次抵达荷兰时的样貌。 徐大为从18岁开始研究华人移民历史,整理收集了大量资料,包括家族照片、家族成员使用过的生活用品以及华人文化相关文献等。在“唐人街游”展览上,他带来许多自己收藏的华人历史物件,并在现场为感兴趣的观众热情讲解。 “‘唐人街游’展览吸引了许多唐人街相关的华侨华人参与。活动筹备期间,唐人街上的华人商家积极帮助我们接洽荷兰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和社区工作人员,提供了许多切实帮助。”徐子淇说,像徐大为这样的华人后代,从小浸润在荷兰当地文化环境中,同时也受到华人家庭独有的文化熏染。他们热衷于从中华文化、华人移民历史中汲取精神养分,寻找文化认同。 “唐人街游”展览筹备组成员、“荷你成长”团队成员岳天舒在筹备展览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年轻一代华人群体的凝聚力。“活动当天,我人生第一次开6米长的货车,和志愿者一起在鹿特丹市中心车水马龙的街区搬运展览装置。虽然交通很繁忙、装置很沉、搬运工作很辛苦,但是所有参与的志愿者都非常有干劲,这种齐心协力做事的状态,让我感受到了同胞之间的温暖和团结。” 作为旅居荷兰14年的华侨,朱晓舟也深有同感。“这次‘唐人街游’展览让荷兰不同城市的华侨华人、留学生在鹿特丹相聚。有的志愿者说,参加活动之前,一直不了解荷兰有这么多来自中国的建筑设计师;有的志愿者在活动中第一次认识人类学家……这个活动让在荷兰的华人群体跨越地区、职业、年龄圈层,认识彼此,交流协作,这也是对华人群体交流方式和海外华人社群营造模式的一种新探索。 展现鲜活形象 在“唐人街游”展览上,荷兰新生代华人艺术家贺晶和郭翘楚用影片探索反对种族歧视、移民文化融入的主题;9岁随父母移民到荷兰的胡芬妹用返乡拍摄的12组照片,展现故乡浙江省温州市玉壶村的侨乡风貌;“荷你成长”团队将心理学量表转换成“文化地图”装置,展现不同国家移民处事风格和文化感受的差异性和共同点;“茶集场和”团队把乒乓球运动改造成互动装置,让观众在游戏中感受不同群体之间轻松“合拍”的快乐……丰富多样的艺术装置、富有创意的互动设计、让人耳目一新的展览效果,表达着年轻一代旅荷华侨华人和留学生对文化交流的思考。 “鹿特丹唐人街是荷兰华人传统聚居地之一,如今是多国移民混居的社区,既保留着中华文化印记,也带有多元文化交融的情境。在这个独特的文化空间中,我们希望通过‘唐人街游’展览连结华人群体、其他国家移民和当地民众,促进华人群体内部不同代际、社群间的交流,也促进华人群体与当地社区的融合。”徐子淇说。 在“文化地图”装置前,岳天舒遇到一对来自非洲国家佛得角的母女。当她们在“文化地图”上贴上代表自己国家的标志时,满脸的喜悦让岳天舒很受感染。 “‘文化地图’装置邀请观众用代表自己国家的标志回答各种问题,直观地展现不同国家移民处事风格的差异和相通。尽管佛得角是一个国土面积很小的国家,但也是构成‘文化地图’的一份子。这对母女觉得,在这个游戏中,她们直观地感受到什么是多元文化平等。”岳天舒说,“这次活动为华人群体举办文化类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华侨华人群体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可以结合其他国家的文化因素,邀请更多当地民众和各国移民参与进来,大家发表观点,交流思想,这种跨文化交流的体验能让海外朋友感受到中国人的友好,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包容和开放,展现更加鲜活立体的中国形象。”(本报记者 高乔)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6月12日   第 06 版) 责编:陈亚楠

Breaking

新能源发电让这里“风光”甚好

在内蒙古淖尔苏木草原深处,“荒山头”上种满了“太阳花”。在苏能正镶400MW风光新能源项目基地内,数个约40层楼高的风机拔地而起,年外送超200亿度绿电。“我们采用分散控制电池储能技术,总装机达110万千瓦。”该风电基地的管理人员介绍,项目建成后,基地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区输送绿电22亿千瓦时,有效减少标准煤用量8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排放量410余万吨。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展迅速。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8.9亿千瓦,同比增长45.2%;风电装机容量约5.2亿千瓦,同比增长18.0%。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约14.1亿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规模40%以上,已超过煤电装机。重大风电、光伏项目加速发展。在福建省漳浦县,首个超大单机容量的海上风电场全部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达400兆瓦;在青海省玛沁县,黄河流域在建海拔最高、装机最大的水电工程首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该机组每秒能发155度电,相当于一个三口之家半月用电量;在山东省东营市,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光伏项目首批发电单元并网,预计每年可节约标煤约5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130万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能源经济与金融研究所所长郭海涛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低碳化、绿色化是能源结构转型的方向,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会不断提升。但需要注意的是,伴随着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其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对电网安全的影响越发凸显。因此,新能源不光要发得出,还要存得住、用得好。“发展新型储能是应对新能源不稳定性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提升能源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综合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郭海涛介绍,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的储能。新型储能具有选址灵活、建设周期短、响应快速灵活、功能特性多样等特征,可与电力系统源、网、荷各个环节深度融合,将风能、太阳能等具有不稳定性特点的可再生能源有效纳入新型能源系统。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保持快速发展态势,装机规模突破7000万千瓦,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平均储能时长2.3小时,较2023年底增加约0.2小时。新型储能调度运用水平持续提升,技术创新不断取得突破。在广州和佛山之间,北江之畔林立着88套磷酸铁锂储能系统,两层高的主控楼矗立中央,两回110千伏线路穿过铁塔与供电片区相连……一处“城市充电宝”拔地而起。“这座新型储能电站装机规模达300兆瓦,预计每年能向粤港澳大湾区提供4.3亿度清洁电,可以满足大湾区20万居民用户的用电需求,实现减排二氧化碳30万吨。”该储能电站工作人员介绍,电站在当地电力需求较低的时段,能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进行充电;用电高峰期,又能将储存的“绿电”输送到千家万户,实现“毫秒级”响应速度。但风电、光电等新能源发展中,消纳、技术、出海等难题仍然存在。如何进一步破解?“首先,可通过进一步发展氢能和储能技术,实现离网应用和非电应用,持续提升电力消纳能力。其次,需同步释放国内市场需求,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缓解国内竞争压力。最后,要合理规划电力装机与需求的匹配,通过精准的规划和灵活的电力调度机制,最大化风光电力的利用效率,促进产业长期健康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能源安全与新能源研究室主任刘强建议。

“县域游”“滨海游”“赏花游”热力足 文旅市场释放高质量发展新潜力

央视网消息:远离城市喧嚣,在民宿闲居几日,感受小城生活的淳朴,这种轻松休闲的旅游状态越来越受到快节奏生活中人们的青睐。正所谓大城市有“大景观”,小县城有“小美好”。在位于太湖西岸的浙江长兴县,不少游客都表达了对这个江南小城的喜爱。沪苏湖高铁开通后,来自苏州、上海的游客们坐着高铁去县城旅游更方便了。有民宿经营者表示,超过七成的客人来自长三角地区。记者从长兴县文旅局了解到,2025年春节期间,当地安排各类年俗活动超百场,全县共接待游客139.2万人次。广东惠东:滨海旅游快速发展 带火当地民宿经济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广东惠东,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近段时间旅游市场也非常“火热”。近年来,惠东县滨海旅游快速发展,初步形成巽寮湾、双月湾、范和湾、考洲洋等四大滨海旅游景区,成功打造双月湾观景台、礁石酒吧、一滴水图书馆等网红打卡点,吸引了众多香港、澳门等地游客前来体验,也带火了当地的“民宿经济”。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文广旅体局副局长李雪薇称:“特别是近两年,香港和澳门的游客越来越多,旅游业呈现火爆景象。下一步,将加快形成以滨海旅游为龙头,乡村旅游、红色旅游齐头并进的全域旅游格局。” 福建清流:千亩樱花盛开 吸引大量游客观赏打卡这几天,福建三明清流县的两千多亩樱花迎来盛花期,吸引众多游人前来观赏打卡,感受春天的魅力。这个周末,清流县赖坊镇的樱花园游人如织,一簇簇樱花迎春盛放,游人在花间漫步,与二三好友一起观山樱之色。赖坊樱花园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有红粉佳人、早樱、香水樱、八重樱、垂枝樱等18个品种超30万株樱花,是三明市最大的一处集樱花赏景、登山休闲、摄影写生等为一体的现代农旅融合综合体,每年春季吸引大量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踏青赏花。樱花最佳观赏期将持续到3月10日左右,这几天,当地平均每天要接待上万名游客。在整个赏花季期间,为了丰富游客的游玩体验,当地还开设了露营区以及美食区,组织村民摆摊设点,展示客家小吃、土特产等,还有舞蹈表演、茶艺表演等吸引游客,增加周边村民收入。

【文化中国行】科技助力古籍“藏”与“用”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历史悠久、卷帙浩繁的中华典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脉和生生不息的力量。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名单,古籍修复保护和资源转化利用取得重大进展。今天(2月22日)的《文化中国行》,我们去看看这些单位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助力古籍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使珍贵的古籍赓续文脉,重获新生。陕西省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以多种科技手段辅助修复检测、补纸染色等环节,已完成对珍贵古籍《古今图书集成》的抢救性修复。作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共1000余册、4万余叶,是中国图书史、类书史里程碑式巨著,被誉为古代的“中国百科全书”,在古籍文献领域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齐名,包含天文地理、文史哲学、经济政治等多学科内容。全面收录从上古到明末清初我国古代文献资料,具有独特的文化和文物价值。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古籍纸张会慢慢变硬、变脆,产生缺损。因此,复原古籍当年所用纸张成为修复的关键。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还原复制出一种每平方米只有1.6克的超薄修复用纸,其纸性与明清时代书籍印刷纸张高度接近。修复过程中,修复师使用修复用纸,在古籍破损处补全缺损部分,与原古籍纸张搭和、粘连,便完成一部古籍的修复。而数字技术让古籍内容不再晦涩难懂。最近,首都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发布平台正式上线。读者通过数据库,从“版本”“装帧”等了解古籍,看同一汉字在不同古籍中的书写风格,在“古文对读”中,在线实时将古籍转为简体字、横版阅读,给文章断句。利用AI、裸眼3D等技术,首都图书馆以专业史实为制作标准,呈现《牡丹亭》《天工开物》等古籍数字化内容,撷取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底蕴深厚的中华艺术、中华智慧,具象化呈现给读者。

小包裹折射中国经济澎湃动能 “货畅其流”美好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

央视网消息:春运期间流动的不仅是客流,还有物流。今年春运,无论是返乡还是回城,“人未至,包裹已到”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快递业务量持续走高的同时,民生保障物资的发送量也增长明显。高效的物资供应保障,展现了我国交通运输、物流网络和社会协同的高效性和韧性。国家邮政局预计,今年春运全国邮政快递业揽投快递包裹超300亿件,创新高。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副主任方玺介绍,年货节、“国补”“以旧换新”等多项政策活动促销叠加,行业持续保持高位运行,全国日均快递处理量超6亿件。牛羊肉、海鲜、水果等冷链生鲜产品的寄递需求增长迅猛。春运期间,近百万套智能分拣系统、覆盖率达98%的乡镇快递网点,将一件件包裹以更快的速度送到更远的地方。在新疆和田,海鲜送到了火锅店门口,新鲜的菜品吸引了不少前来游玩的消费者。和田市古江巴格乡托万古江村火锅店店主陈新庆称:“从网上下单几天就到了,直接送到村里,非常方便,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在湖北黄石大冶市,村民们发现村委会周边多了不少智能快递柜。湖北省黄石大冶市还地桥镇郭桥村村民胡小捷称:“所有生活用品基本上全部是网上买的,非常方便。”在春节期间,旅游寄递也成了新亮点。游客可以一键下单邮寄行李、当地特产、文创产品等,轻松出行。快递消费场景多样化的同时,时效性也在随之提升。国铁北京局开行了上海、广州至北京的特快货物班列,可实现“当日达”“次日达”。数据显示,春运期间,受年货和春节重点物资需求带动,1月份全国铁路货运发送量完成4.23亿吨。分品类看,集装箱、金属矿石同比分别增长10.9%、17.5%。其中,春耕物资运输增长明显。在新疆阿克苏铁路货场,两台叉车轰鸣着将车厢里刚刚到达的化肥码放在货位上。货场里,等待装运的汽车早已就位。国铁乌鲁木齐局库尔勒铁路物流中心调度指挥中心经理徐帆称:“我们日均卸运化肥达7900吨以上,较去年同期增长16.27%。”受寒潮影响,春运期间,我国浙南、浙西以及闽北区域能源物资需求持续走高。海事部门为重点能源物资船舶开辟绿色通道,同时加强船舶进出港、航道交通管制、企业能源库存等信息共享,确保民生物资运输高效。
spot_img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