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ada24h
6193 POSTS
Exclusive articles:
心手相牵共繁荣
4月11日,“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主会场活动在广西南宁举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供图广西靖西旧州古镇。黄旸摄 11月6日,边疆民族地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论坛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围绕“民族团结进步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民族团结融合与共同现代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主题作主旨发言。论坛期间,与会专家学者还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博物馆等考察调研,探寻八桂大地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方面的生动实践,亲身感受民族团结和谐乐章。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广西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和44个其他民族。“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加强整体设计、系统谋划,深化理论研究、宣传教育,坚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大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说,广西将以此次论坛成功举办为契机,有形有感有效抓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为新时代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出广西贡献。多彩文化 精神家园这是一件敞口、圆唇、斜弧壁的陶片。经过一万年深埋地下,这块陶片被考古工作者小心翼翼发掘出来,终见天日。“我们的祖先真的是用这样的陶器煮蚌壳和螺蛳吃吗?”“他们是怎么掌握制陶这门技术的?”在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孩子们好奇地问个不停。甑皮岩遗址是一处距今约1.2万年至7000年的遗址,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蚌勺、万年桂花籽以及距今1.2万年的陶容器等各类遗物标本1万余件,被称为“万年智慧圣地”,诉说着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源远流长。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八桂大地,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山水人文交汇成现代宜居之地,多彩文化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当前,广西正加快推进桂林甑皮岩、合浦汉墓群与汉城、靖江王府及王陵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走进广西百色靖西市新靖镇旧州街,民俗风情浓郁,当地民众穿着民族服饰坐在家门口缝制绣球的场景,成为一道独特风景。小小绣球,绣出了各族群众的新生活,成为当地文化产业致富的“吉祥物”。据统计,旧州绣球的年产量50余万个,销售收入1000余万元。它不仅是广西的文化符号,还是各族群众和谐共处、共同进步的生动象征。近年来,广西传承保护绣球、铜鼓、壮锦、花山岩画等民族文化瑰宝,创新开发系列文化和旅游产品,有形有感有效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第一小学注重培养各族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设兰亭序学堂、茶艺学堂、小百灵音乐学堂等“八大学堂”,打造百人山歌队、百人花样腰鼓舞、百人多彩秧歌队、百人铜鼓舞、百人麒麟舞等“五朵金花”宣教品牌,让各族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不断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唱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滩险弯又多……”这首广为传唱的广西歌舞剧《刘三姐》主题曲《山歌好比春江水》,凝结了几代人的记忆。广西持续打造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刘三姐”等特色品牌,一批反映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化精品力作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近年来,广西侨界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举办“广西三月三·乡音播全球”“中华文化大乐园”等系列活动,有力促进了文化交流、增进了国际友谊。“广西侨联将持续探索更多富含文化底蕴的活动,让传统节日成为连接心灵、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让幸福之花在各族群众中绚丽绽放。”中国侨联兼职副主席,广西壮族自治区侨联党组书记、主席陈洁英说。当前,广西正扎实推进《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广西卷》编纂工作,共辑录史料350余万字、图片1300余幅。同时,组织开展《广西文明史》编纂工作。“广西以此为契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努力推动形成多学科相互支撑、互为补充、共同参与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体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心富说。共同富裕 幸福家园近年来,广西发展特色产业,铺就民族团结致富路。一大早,崇左市江州区驮卢镇渠邦村广场上热闹非凡,一年一度的重头戏——“甘蔗大王”比赛正在举行。最终,蔗农黄红强以3根甘蔗称重33.7斤的成绩夺冠。新榨季即将来临,这样的“甘蔗大王”比赛,在广西各地轮番举行。广西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糖罐子”,全国三勺白糖就有两勺产自广西。广西正把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促进蔗农增收致富。广西陆续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推动传统产业现代化,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行业稳产提质降本增效,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保障蔗农增收,加快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把糖业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一碗碗筋道爽滑、被辣椒浸红的柳州螺蛳粉,经由短视频走红网络,是响当当的美食界“顶流”。为了将“网红”螺蛳粉变为“长红”名片,柳州提出用工业化理念打造袋装速食螺蛳粉产业,通过建立螺蛳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申请“柳州螺蛳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打造螺蛳粉产业园区等一系列举措,螺蛳粉加快走向海内外市场。2023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669.9亿元,寄递量突破1亿件。柳州市围绕螺蛳粉产业链,以村镇为单位建设养螺基地,配套建设酸笋、酸豆角、腐竹、米粉等螺蛳粉原材料加工基地,带动了7万名各族群众持续增收。9月24日—28日,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南宁举行。本届东博会展览面积近20万平方米,共有3300家企业参展,设南宁主展区和桂林旅游展区。集中签约项目109个,其中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93个,制造业项目占69%,主要涉及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及储能、有色金属、机械装备等重点产业和低碳高分子材料、高端半导体化学材料等新兴产业。近年来,广西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支持力度,2023年累计下达64个少数民族聚居区转移支付资金1384亿元,全区近八成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不断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2023年9月,时速350公里的贵南高铁开通运营,“拐了一个弯”进入毛南山乡,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正式融入南宁、贵阳1小时经济圈,再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23年全镇产业帮扶覆盖率达100%,脱贫人口人均收入达1.74万元。”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党委书记蒙佳龙说。广西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部署各方面改革,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改革“一盘棋”加快推动“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新动能。在全区部署开展兴边富民推动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深化产业园区改革发展等四大专项行动,扎实做好“原字号”“老字号”“新字号”“外字号”4篇强产业大文章,打造形成10个千亿元级工业产业集群、4个千亿园区和一批现代化服务业集聚区,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物质基础。守望相助 和谐家园“广西爱我20年,我爱广西一辈子!”说这话的人名叫阿斯亚木·艾则孜,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20年前,阿斯亚木·艾则孜从遥远的伊犁来到广西创业,在南宁开了一家“阿斯古丽美食店”。“古丽”的维吾尔语含义是“花朵”,大家都亲切地叫她阿斯古丽。前些年,阿斯古丽在经营餐馆过程中曾一度陷入困境。南宁市兴宁区望仙坡社区党委书记赵刘芬得知情况后,和工作人员经常鼓励她、帮助她,为她提供职业培训、困难救助、政策咨询等方面的服务,餐馆逐渐走出困境,生意越做越红火。广西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把民族事务治理同市域治理、基层治理衔接起来,建立“民族之家”和“服务中心”3000余个。在易地扶贫搬迁中,以各民族“插花”方式安置16万户、71万各族群众,实现互嵌融合发展。在广西,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了美满姻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群众心中生根发芽。“数据显示,广西不同民族组成的家庭占到全区家庭总户数的10%以上,‘十口之家、情融五族’在广西比比皆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振林说。桂林市作为国际旅游胜地、多民族聚居区,用心打造民族事务一站式服务平台,解决子女入学、就业培训、法律援助、纠纷调解等急难愁盼问题,为各族群众在桂林旅游、就业、落户、融入提供优质服务。宜居康寿 美丽家园今年年初,生态环境部公布了2023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地表水考核质量排名。“柳州,‘四连冠’!”柳州市水利局局长左崖喜上眉梢。柳州自2020年起,已连续4年获得全国“水质冠军”。“四连冠”,凭什么?“全市上下,万众一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动全民共治,发挥社会力量,共同守护碧水清流。”柳州市市长张壮说。广西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走出一条富有广西特色的“两山”理念实践创新之路。2023年,广西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7.9%。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9.1%,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94.5%。桂林猫儿山,主峰海拔2141.5米,这里是广西最接近云端的山顶。如今,猫儿山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从原来的4种增加到1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达60余种。以猫儿山命名的动物达到15种,猫儿山特有种达12种。北部湾畔白海豚逐浪,布氏鲸嬉戏;中越边境东黑冠长臂猿繁衍生息,白头叶猴家族日益壮大……目前,广西已知高等植物10466种,野生脊椎动物1906种,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居全国第三。近年来,桂林市全力把漓江打造成为国内江河综合治理典范和世界级生态保护样板。不久前,桂林喀斯特入选第二批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今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六次会议(COP16)第八届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会宣布,桂林市入选“自然城市”平台,这是广西首个入选该平台的城市。“成功入选该平台,不仅让桂林的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行动成效在全球城市脱颖而出,更进一步提升了桂林的全球吸引力和国际认知度,为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带来更多的国际支持和发展机遇。”桂林市市长李楚说。广西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发展方式、产业体系绿色转型,以发展“桂十味”、区域特色药材及壮瑶等民族道地药材为核心,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边疆稳定 平安家园广西在8个边境县(市、区)的抵边自然屯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全覆盖,持续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边境微治理组织体系,不断提高边境治理现代化水平。南宁、防城港、钦州、百色、崇左5个设区市通过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一批试点验收,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等三地的社会治理经验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奏响家园平安稳定的强音。广西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和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机制,不断筑牢维护祖国南疆安全的铜墙铁壁。目前,广西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模范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广西千里边疆正呈现出一派安稳和谐、欣欣向荣的景象。(本报记者 庞革平)《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11月21日 第 10 版)
“在中国相遇,让心走到一起”
世界中文大会语言展上,参观者在看中文教材。世界中文大会语言展的资源及数字化展区,工作人员在向参观者介绍。世界中文大会语言展现场的节目表演。世界中文大会语言展现场。本文配图均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中心提供 “我们大家来唱歌,平平仄仄平平仄,学习中文很快乐……我们在中国相遇,不同肤色不同言语,中文歌让心走到一起”2024世界中文大会开幕式上,来自美国的方龙和其他中外青年唱起《边走边唱》。“在大会开幕式上和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一起表演,是一件非常奇妙和感到荣幸的事。”方龙说,“这首歌确实唱出了我们的心声。”本届大会主题为“联通融合 传承创新”,来自16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政府官员、校长、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和驻华使节等出席会议。190多个国家开展中文教育方龙的家乡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居住的地方离当地的唐人街很近。“小时候,每当我路过唐人街时,总能看到一些标示牌上的汉字,觉得很神奇。对汉字的好奇,让我一上高中,就选修了中文。”在开始学中文之前,方龙没学过其他外语,也没走出过国门。“学习中文拓宽了我的视野,改变了我对世界的认识,也提升了我了解中国、学好中文和中国文化的信心。”方龙认为,学习中文还帮助他学会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让他对文化多样性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这种提升和改变成了我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动力。”2023年,方龙参加了第二十二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从美国旧金山赛区到全球决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在全球总决赛中获三等奖。这让他更加确定自己的人生梦想——“想做一名语言学家,为搭建文化交流之桥贡献力量”。今年9月,方龙以进修生的身份入读北京大学,开启为期1年的学术与文化探索之旅。“我希望自己在语言学领域深入学习,也希望深化对中文和中华文化的理解,更期待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进行交流。跨文化的沟通与合作将极大地拓宽我的国际视野,让我能在多元文化背景中更全面地认识世界。”方龙说。方龙是海外中文学习者中的一员。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球已有85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90多个国家开展中文教育,全球除中国外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3000万。来自亚美尼亚的黄安娜从小就喜欢学习语言,大学选专业时下决心学习被周围师友称为“世界上最难的语言”——中文。虽然学习初期“步履维艰”,但汉字的独特魅力和中文的音韵之美吸引着黄安娜,让她越学越有趣。“我对中国文化和历史感兴趣,想深入了解中国,肯定要学中文。学中文不仅为我打开一扇了解不同文化和思想的窗口,而且中文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学好中文让我有更多与中国相关的工作、交流等机会。”黄安娜说。学中文带来更多工作机会,是不少海外中文学习者的共识。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会中文成为就业的加分项,也催生了当地旅游、铁路等行业从业者学习中文的需求。学习中文的需求反过来推动了各类“中文+”课程和培训。沙特教育部次大臣哈桑·哈拉米表示,学习中文为沙特学生提供了适应现代就业市场需求的宝贵技能,增加了能源、基础设施、教育、旅游等各个领域的就业机会。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文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自2021年1月25日起,中文正式成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官方语言。此外,中文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等的官方语言。在本次世界中文大会上,就有不少外国嘉宾用中文发言。孔院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阿联酋中文教学“百校项目”实施5年来发展迅速,学生已覆盖从幼儿园到中学各学龄段。目前已有170多所学校开设中文课程,7万多名学生学习中文;目前,匈牙利有6所孔子学院,相应的多所大学开设了中文课程……这些数据都印证了致力于满足海外中文学习者需求的国际中文教育的蓬勃发展。在国际中文教育发展过程中,孔子学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6月15日,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塔什干国立东方大学孔子学院合作协议,标志着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诞生。20年来,孔子学院“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中文教育龙头品牌”。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31日,294家中方合作机构和1272家外方合作机构在161个国家(地区)合作设立499所孔子学院和764个孔子课堂,累计学员逾2000万人次。塔什干国立东方大学校长里赫希耶娃·古丽切赫拉表示,塔什干国立东方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以来,教授了数千名乌兹别克斯坦学生。“这些学生不仅学会了宝贵的中文知识,还深入了解了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文化传统。”里赫希耶娃·古丽切赫拉说。马耳他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丹尼斯·米兹表示,该孔院自2009年成立以来,影响力不断扩大,已成为马耳他民众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有力地促进了两国教育和人文交流。“马耳他大学孔院的成立,也推动了马耳他大学中文本科专业的建立,并进一步推动了学生对中国研究的兴趣。中文本科课程不仅吸引了当地学生,还吸引了国际学生。可以这么说,孔院照亮了马耳他中文教育之路。”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孔子学院应时而生。2022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与英国开放大学联合建设英国开放大学网络孔子学院,这也是全球第一所网络孔子学院。“网络孔子学院是用灵活、包容和社会化的教育方法为英国当地人提供学习中文和体验中国文化的机会,即用网络教育的方式,让来自不同群体、不同文化背景的学员跨越时间、空间开展中文学习。与此同时,网络孔院也把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教学内容、方法以及开展的相关文化活动都具有学术性。”11月刚从英国开放大学孔子学院卸任中方院长的吴立高说。国际中文教育未来如何发展?意大利汉学家费德里科·马西尼表示,期待中国深化与各国教育机构的合作,创新教学方法,结合当地文化特点,使中文教育更贴近学习者的实际需求;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常务理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文作为第二语言师资项目联合主任刘乐宁认为,国际中文教育的核心任务仍然是教(学)什么和怎么教(学),要积极加强实证研究推动中文教法理论创新。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于天琪表示,当前国际中文教育面临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任务,希望各方携手为国际中文教育学术体系建设和事业创新发展贡献力量。“学习中文,为我们提供构建未来的工具”语言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表达思想、交流感情、沟通心灵的桥梁纽带,更是了解一个国家的一把钥匙。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优美的语言之一,中文是促进文明对话的桥梁,也为多彩的文明交流互鉴和民心相通注入了活力。丹尼斯·米兹表示,对中文学习者来说,通过学习这门语言,会接触到中国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获得了关于中国人如何看待和理解世界的重要见解,这对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进而促进尊重至关重要。以马耳他为例,无论是当地学生还是从中国来的教师,想要达成教学目标,就需要理解尊重彼此的文化。”在世界中文大会的平行会议“青少年交流与国际理解”上,发言嘉宾郑彦柯来自意大利,曾获2019年“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冠军。他在高中时就读于意大利罗马国立住读学校,作为必修课程的中文教学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特色。在该校,郑彦柯的中文水平飞速提升,也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中文故事。在郑彦柯看来,语言作为沟通心灵的桥梁赋予学习者理解、包容不同文化的机会。“语言学习不只是学术之旅,更是连接不同国家青年的桥梁。这座桥梁不仅使我们能够跨越文化界限,建立真实而有意义的关系,还为深刻而尊重的对话奠定坚实的基础,教会我们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世界,认识到我们的差异是多么的珍贵。同样,学习中文可以丰富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为我们提供构建未来的工具。”郑彦柯说。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黄安娜常和中国人交流。她认为,这可以减少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刻板印象。“例如,亲自体验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人的日常习俗和生活方式,可以让我们发现与自己想象的中国可能完全不同的一面,进而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尊重。”黄安娜说,在全球化的今天,中文已经成为增进各国文化交流、促进彼此理解与合作的重要纽带,“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成为连接亚美尼亚与中国的桥梁,为两国的友好交流添砖加瓦。”摩洛哥职业教育与就业发展办公室总干事路布纳·特里查表示,语言在文化沟通和推动交流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强调,在中文促进交流方面,孔子学院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摩洛哥目前有3所孔子学院,不仅提供了宝贵的中文学习资源,还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加深了摩洛哥年轻人对中国的了解,同时也作为沟通桥梁,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摩洛哥。这些交流不仅加强了摩洛哥与中国之间的友谊,也为我们青年一代打开了一扇彼此增进互相了解的窗口。”路布纳·特里查说。(本报记者 赵晓霞)《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11月21日 第 09 版)
在钱凯港,看见未来(环球热点)
钱凯港内的起重机。钱凯市市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远眺钱凯港。 “开港!”当地时间11月14日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以视频方式共同出席秘鲁钱凯港开港仪式。作为中秘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重点项目,钱凯港正在见证新时代亚拉陆海新通道的诞生。据统计,钱凯港一期工程可以将秘鲁到中国的海运时间缩短至23天,节约20%以上的物流成本,每年为秘鲁带来45亿美元收入,创造8000多个直接就业岗位。钱凯港正式开港,有力巩固秘鲁衔接陆海、联通亚洲和拉美的门户地位,带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整体发展和一体化建设。“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拉丁美洲的新加坡。”秘鲁交通部长劳尔·佩雷斯对钱凯港的期待,正在化作现实。南美首个智慧港口和绿色港口、“新时代的印加古道”的起点……被寄予厚望的钱凯港,迎来新的历史时刻。自秘鲁首都利马出城向钱凯港,大约80公里的路程,会遇见无数奇景。大体向北的路上,东边,戈壁、沙漠、褐色高山几乎连绵无尽,西边却能远眺波光粼粼的太平洋。两小时的车程,山路爬升,海拔给耳膜带来压力;坡度下降,由海至山的腹地竟现出大片农田,当地人在那里种植玉米、马铃薯及水果。阳光耀眼,空气热烈,山路转过弯道,视线尽头,是海中延伸的一处L形防波堤,以及并排矗立的蓝色岸桥——吸引世界目光的钱凯港就在那里。衔接陆海 全新通道“De Chancay a Shanghai!”(从钱凯到上海!)刚见面,钱凯市市长胡安·阿尔贝托·阿尔瓦雷斯就面带笑容,双手竖起大拇指,不断冲记者重复这句如今秘鲁的流行语。用他的话说,这几天工作太多太累,但很值得,“因为我们都知道,这是历史性的时刻”。在西班牙语中,“钱凯”与“上海”发音接近,乍一听不易分辨区别。跨语种的相似带来某种隐喻:原本相隔广袤太平洋、直线距离一万多公里的两地,随着钱凯港开港,航程缩短,将极大提升贸易便利性。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钱凯港建成前,由于秘鲁没有可以停靠大型集装箱船舶的港口,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等地发往南美的大宗货物,需要在墨西哥、巴拿马等地停靠中转,产品分装后才能运送到秘鲁等国,货运成本比较高,时间也长。反之,南美多国向中国出口大宗货物,也大多需要先向北绕行巴拿马运河。而随着钱凯到上海双向直航航线开通,中秘间单程海运时间将缩短至23天,节约20%以上的物流成本。无论水果还是矿产贸易,都将从中受益。从秘鲁向外辐射周边,阿根廷、巴西、玻利维亚等国的货物,也都能通过泛美公路,从钱凯运往中国和亚洲,使南美经济与中国深度衔接,巩固秘鲁衔接陆海、联通亚洲和拉美的门户地位。正如刊发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当天《秘鲁人报》头版标题所写:“随着钱凯港的启用,秘鲁今天开启了新纪元。”“看到那艘新船了吗?我们把它专门命名为‘秘鲁轮’,从国内制造出来后跑了一趟欧洲,直接就来这儿了。另一艘是‘新上海轮’,命名都很有纪念意义。”到访当天,中远海运港口秘鲁钱凯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何波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在港的4艘巨轮,会卸下来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并向上海运去秘鲁农产品。为配合长途运输农产品的需求,这些能装载1万多个集装箱的巨轮,还会专门配备冷藏箱。现在在中国广受欢迎的秘鲁蓝莓、牛油果、葡萄等,未来都能更便捷、更新鲜地送至中国消费者的餐桌。随着中秘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的签订,未来将有更多来自两国的优质产品,以更快的速度进入彼此市场,两国人民都将享受自贸协定升级带来的实惠。从数据更容易看出钱凯港对于提升当地经贸的意义:目前秘鲁全年货物吞吐量约为2000万吨,集装箱年吞吐量为265万吨;钱凯港的4个泊位可挂靠全球最大集装箱船,设计年吞吐能力初期为集装箱100万标准箱、散杂货600万吨、汽车16万辆——对于当地出口贸易来说,钱凯港将大幅提升货物运输水平和效率。智慧港口 世界一流在普通人的印象中,港口是巨轮、集装箱、忙碌的码头工人和岸桥,如何能和“智慧”二字挂钩?在钱凯港,记者直观地感受到了科技与智慧的力量。远控中心中控区的多块大屏上,实时显示港口的数字三维图,堆场、岸桥的俯瞰图上,不停闪动雷达环形扫描动态,每个都显示已有最新数字化专网技术覆盖(这也是拉美地区首个最新数字化专网),具备港口总览、港口运行、网络管理、安全监控等功能;远程操作区,每个可升降高度的操作台前都有一块大屏,员工不必坐在港口高高的吊机上,就能通过两个布有红、黄、蓝、绿4色按钮的摇杆手柄,对照面前的几块多角度实时监控屏,远程精确操作以数百上千吨计的庞然巨物。工程师还给记者展示了一个电脑控制系统,完全自动化操作,系统直接发指令,在提前排好计划的情况下,轨道吊自动完成作业。听起来有点超现实,一定很复杂、很难操作吧?但在中远海运熟练的工程师眼中,“很简单的,就跟我们玩电子游戏一样”。何波告诉记者,公司第一批刚刚招聘了10名秘鲁当地轨道吊司机,全是女性。在尚未数智化的年代,工人要用龙门吊精准地把集装箱从船上卸下,或者反向操作装船,得坐在非常高的塔吊内,半弯着腰、目光向下操作手柄,以实现精准、安全。久而久之,腰椎、颈椎都受不了,往往干到40来岁就一身职业病。有了远程控制这一利器,操作工不仅“蓝领变白领”,劳动强度降低、职业寿命延长,而且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以钱凯港为例,操作工1小时能操作20个集装箱,1人能负责4台机器。让中国建设者自豪的是,钱凯港的数智化水平在南美堪称“最顶级”。比如记者在港口看到的电动智能驾驶集卡,由精准卫星导航引导,不必在地面埋设磁钉,车辆就能通过云上算力的引导,不断优化合理路线,自动驾驶运输货物。还有全球首次尝试的智能红绿灯控制系统,可以合理利用有人车道和智能驾驶车道,创新优化宝贵的堆场资源。与中国远隔万里,钱凯港的数智化得益于中国整体创新产业集群。港区的智能驾驶集卡、远控摄像头、港区操作系统等,都来自不同的中国企业。可以说,中国的创新产业集群,为新质生产力在南美落地共同贡献了力量。阿尔瓦雷斯市长对这些新技术印象深刻。在码头现场,记者问,通过钱凯港,你最希望中国运来什么样的产品?他答道:“中国技术。我对中国的上海、深圳印象深刻,我们希望钱凯港成为一个锚点,通过拉动贸易、拉动经济的方式,最终带来更多的创新、技术和科学,让我们的城市和国家更加现代化。”和合共生 共同成长3700名建设者,1241天辛勤劳动——这是中远海运集团副总经理张勇在开港仪式上给出的数字。短短几年,一座现代化的港口拔地而起,无疑令人振奋、鼓舞。马里奥·德拉斯·卡萨斯,中远海运港口秘鲁钱凯公司公共关系部总经理,就兴奋地给记者遥指堆场旁边的一个山头:“看到了吗?这里原来是很大一片山,短短几年,我们的建设者就开山回填,把这里做成了一个巨大的堆场。”阿尔瓦雷斯更是笑着说:“我不记得来过港口多少次了,但每次来都有新变化,这太惊人了。”作为秘鲁本地员工,马里奥对港口带动周边发展非常有信心。在港口办公楼顶远眺港口,他不断地给记者介绍:那片空地,未来可能是一座污水处理厂,处理周围居民的生活污水;那边,可能会建起一座学院,为当地培养工程、物流、电力工程等技术人才;后面的山区,计划建设物流中心,更好地将太平洋边的钱凯港与秘鲁腹地相连……在今年APEC新闻中心的会刊上,记者看到,预计钱凯港每年将为秘鲁创收45亿美元,为秘鲁贡献1.8%的GDP。未来,港口预计还将创造8000多个直接就业岗位,其中许多来自物流和运输业。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钱凯港将成为秘鲁发展战略的基石。绿色、低碳、和合共生,中国正在实践的这些理念,同样在大洋彼岸钱凯港落地生根。比如,承建港口的中企,就相当注意保护港口周围海域和湿地的动物,在施工中注意对噪声、灯光、扬尘的控制,尽量降低对这些湿地“居民”的影响;港口建起动物救助站,积极参与救助海豹、企鹅、鹈鹕等动物,帮助改善项目周边生物栖息地环境状况。建设过程中,项目每两个月进行一次物种监测,定期进行湿地保护,还组织附近居民参加环保培训;得益于此,到访当天,在港口旁的圣罗莎湿地,记者就看到数以千计的白色鲣鸟正在湿地栖息、飞翔,还有白鹭、鹈鹕等在湿地觅食。有了一起做事的共同经历,大家的心也越拉越近。采访时,记者偶遇了在钱凯港承担机电工作的四川00后小伙刘宇航,闲谈间得知彼此都是球迷,他兴奋地打开自己的朋友圈,把他跟当地员工朋友每周一起踢球的视频展示给记者,“处得相当好,我们都是Amigo(朋友)!”同为00后的伊莎贝尔·穆夏,在利马的孔子学院学了4年汉语,喜欢中国文化。一年前,她从首都搬到港口附近,在中远海运港口秘鲁钱凯公司找到了行政人事的工作。她用中文对记者说:“来这里之后,我第一次离开家独立生活、第一次自己开车上班……感谢钱凯港,让我长大了!”回望过去,何波感慨万千:“远离家乡,在这里,我过了6个生日、4个春节,很多同事跟我一样,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克服了很多困难。作为工程人,能亲身参与这样重大的项目,我们都感到特别自豪。”看着崭新、先进、宏大的港口,我们相信,很快这里就将船来车往,一片繁忙。未来,已经真真切切地到来。(本报记者 申孟哲文/图)《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11月21日 第 06 版)
让城市多些“1米视角”
在深圳举行的首届儿童友好博览会上,小朋友们正参与绘画活动。儿博会是深圳市妇联发起创办的以儿童友好为宗旨的公益和产业博览会,吸引了国内外多个儿童友好城市代表以及相关行业协会、社会组织、企业参会。新华社记者 梁旭摄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推进儿童友好型娱乐空间建设。图为该县贤官镇改造一新的贤官亭公园内,儿童在新添置的娱乐设施上尽情玩耍,畅享快乐时光。丁华明摄(人民视觉)儿童友好城市什么样?你所在的城市是儿童友好城市吗?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和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联合发布《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有93个城市进入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范围,覆盖31个省区市,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注重从“1米高度”视角制定实施社会政策、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为什么要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接下来还将从哪些方面发力?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有关负责人和相关专家。从发展理念上升为国家行动周末去哪儿“遛娃”?在不少城市,这个问题有了越来越多新答案:上海市徐汇区在滨江沿线设置儿童攀岩墙、篮球场、滑板广场等体育设施,打造主题鲜明的儿童滨水空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建成全市首个儿童友好商圈,将儿童剧院、阅读区、益智游戏区等融入到商场布局,成为当地“宝妈”的热门打卡点;湖南省长沙市马栏山片区成立全市首个“儿童友好工作站”,在马栏山鸭嘴公园建设马栏山气象站、水位雨量观测站,并配套户外儿童游乐区、沙池等设施。这些体现儿童友好元素的城市,如今都在开展一个共同行动: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何谓儿童友好?为什么要从国家层面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看概念。198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提出儿童具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四大权利。儿童友好城市正是从儿童视角出发,以儿童需求为导向,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切实保障儿童四大权利的城市。看现实。中国是儿童人口大国,当前约有0-17周岁儿童3亿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5,世界儿童人口的1/8。广大家庭“急难愁盼”尤为突出地反映在儿童公共服务领域,比如托育方面,相较超过三成的婴幼儿家庭托育需求,即使当前全部托位投入使用,也只能满足15%的家庭入托需求,而当前全国实际入托率仅为7.86%,托位空置率近50%,一线城市供需矛盾更为突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副研究员魏义方分析,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近年来,一些城市先行先试,探索将儿童优先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各环节,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儿童公共服务体系覆盖面不足、社会力量多方参与不够等问题。从国家层面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全面开展各领域儿童友好行动,有利于推动儿童友好理念成为全社会普遍共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育时代新人。从发展理念上升为国家行动,这一转变如何实现?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刘明表示,2021年,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同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正式拉开序幕。根据意见,到2025年,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推动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儿童友好要求在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方面充分体现。近1/3地级以上城市参与试点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各地进展如何?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组织发布《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发展报告(2023)》,这是中国首次编辑出版关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情况的发展报告。今年,这一报告继续发布,突出反映2024年最新进展,并在去年基础上,进一步指引发展方向、突出工作重点、交流创新实践、完善推进机制。根据报告,继2022年全国公布首批14个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以来,2023年、2024年分别增加40个、39个,累计已有93个城市入选,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比重近1/3。截至2023年底,超130个城市(含直辖市城区)编制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行动计划等,一揽子提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任务举措和政策清单;90余个城市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各类部门专项规划。其中,不少城市在此过程中积累了有益经验。“窗上贴些小动物图案,让我们的阅读室更温馨”“希望咱这里的儿童场所再多一些卡通娱乐元素”……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漕湖街道,永昌泾社区近来组织的“小小规划师”项目、DIY汉堡、儿童观察团主题讨论等特色活动吸引不少儿童参与。永昌泾社区妇联主席金贺慧说,作为苏州市儿童友好社区,永昌泾社区将辖区内0到18岁近1200人划分为4个年龄段,基于年龄特点和发展情况,量身定制寓教于乐的服务或活动,目前已重点打造了7个主场景和15个子场景,覆盖教育、医疗健康、玩耍娱乐、人文参与、自然生态等诸多方面。此次发布的报告显示,苏州市近年来突出儿童友好空间建设,依托公园、幼儿园、中小学周边空间,因地制宜开展适儿化改造,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建成市级儿童友好社区52个、公园40个、场馆及街区5个,开展119个校园及周边交通适儿化改造,儿童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此外,上海市从社会政策层面出台《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构建“15分钟儿童生活圈”;安徽省合肥市在公共服务方面为超60所新建幼儿园配上家长等候区、小游园和公厕等儿童友好“三件套”;聚焦权益保障,河南省郑州市近3年提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1.38万人次,四川省成都市将中度、重度失能学生儿童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山东省青岛市设计推出10个儿童友好图书馆,年接待儿童读者约50万人次,打造向全市儿童免费开放的公益绘本馆,拓展儿童人文参与空间。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福伟介绍,3年来,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强化系统集成、动员多方参与,全面推进社会政策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权利保障友好、成长空间友好和发展环境友好,逐步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道路。让家长放心舒心“遛娃”让城市多些“1米视角”,还面临哪些挑战?“当前,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城市存在儿童需求考虑不充分、设施品质有待提升、配套服务不够完善等问题。”江苏省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说,例如有的博物馆展板展柜的高度、展厅内灯光和色彩的设计等没有充分考虑到儿童参观群体的需求,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此次报告也提到,目前,城市公共空间在适儿化方面不同程度存在设施不充足、布局不平衡、空间不友好、功能不完善等现象,影响了儿童的使用体验和设施的利用率。儿童在城市成长不同程度面临“自然缺失”问题,一些城市规划建设未能注重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统筹布局和有机融合,街道和社区绿地配置不足,公园和街区缺乏儿童游憩设施,减少了孩子们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彭福伟认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要以儿童友好空间为载体,让儿童友好更加可感、具象化。城市政府可有计划有步骤地重点推进城市市政公园(含社区口袋公园)、学校周边道路空间适儿化改造,让广大家长享有更加放心舒心的“遛娃”环境;结合实际制定儿童友好学校、医院、公园、社区等分领域建设指引,确保公共空间和设施规划、建设、设计、适儿化改造统一标准、规范建设;通过绘制儿童友好地图等形式,串联辖区内公园、绿地、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各类儿童友好空间资源。国家发展改革委等3部门此前编制印发了《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从适儿化改造、校外活动场所和游憩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提出具体指引,包括提出博物馆、音乐厅等展示与艺术表演设施要推进适儿化改造,展陈设施和儿童互动设备设施应符合儿童行为尺度,观众座席宜配备增高坐垫;推进郊野型公园适儿化改造,鼓励建设自然露营地等多功能活动驿站,建设与自然融合的儿童游玩空间等。另据有关调查显示,中国儿童隔代抚育比例较高,城市3岁以下婴幼儿由祖辈参与照顾的比例超过60%。对此,专家认为,在适儿化改造的同时也要注重适老化改造,积极探索“老小结合”的空间融合模式。鼓励公共服务设施综合设置、复合利用、错时利用,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服务需求。魏义方认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应鼓励企事业单位丰富扩大面向儿童的普惠性公共服务供给,积极培育为儿童服务的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营造儿童友好的社区环境,完善支持家庭发展的政策体系。刘明表示,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已经从先行先试迈向全面推进,未来需更加注重常态化长效化推进,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以点带面、以城带乡,推动儿童友好理念向更多城市覆盖、向农村延伸,推动儿童友好行动落地见效、儿童友好事业行稳致远。(本报记者 邱海峰)《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11月21日 第 04 版)
海评面:中国首艘!“梦想”号逐梦深蓝
11月17日,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正式入列。据新华社报道,“梦想”号全长179.8米,宽32.8米,排水量42600吨,续航力15000海里,最多可容纳180名船员,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作业能力。
Breaking
做大“森林粮库” 充实“森林钱库”
以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持续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才能助力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实现更好联动湖上云雾缭绕、水鸟游弋,林间果香四溢、灵芝成片……“全国林改策源地”福建武平捷文村,山上苍翠葱茏,山下群众日子红红火火,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从分山到户、确权颁证到合作造林、联户经营,从发展林下经济、生态农业到打造乡村旅游、森林康养产业,当地以林改促发展,走上了“兴林富民”的康庄大道。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森林食品、林下经济,不断挖掘培育‘森林粮库、钱库’。”在保护好的基础上用好森林资源,做大“森林粮库”、充实“森林钱库”,有利于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挖掘培育“森林粮库”,需要树立大食物观,向森林要粮食。我国幅员辽阔,拥有34.64亿亩森林资源,可提供高品质的“森林碳水”“森林蛋白”和“森林脂肪”,是天然的大粮库。云南孟连的牛油果、河北宽城的板栗、陕西洛川的苹果、湖南邵阳的油茶……这些都是各地靠山吃山、发展森林食物结出的硕果。据统计,全国森林食物年产量超2亿吨,成为我国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产品。打开思路,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让“森林粮库”越做越大,就能更好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牢。充实“森林钱库”,就要向森林要收入,充分释放森林资源经济效益,不断充实农民钱包。近年来,四川着力提高林产品附加值,让森林物质产品更能“卖钱”;积极发展文旅产业,让森林文化资源更能“变钱”;增加农民参与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收入,让森林保护修复更能“换钱”;提升森林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等方面的生态服务价值,让森林生态价值更能“藏钱”……一系列举措,有效提升农民收入,也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林中有金、林中有银,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做好经营,创新方式方法,一步一个脚印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无论是打造“粮库”,还是充实“钱库”,说到底必须向改革要动力。福建将乐探索林下空间经营权改革,创新“树上+树下”立体种植经营新模式,有效突破林下经济发展的制度瓶颈,盘活了林下空间资源,真正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让广大林农获得更多财产性收益。云南楚雄举行林业经营收益权证颁证授信仪式,现场颁发首批7本林业经营收益权证,为经营主体今后办理林权流转交易、质押贷款、项目申报、林业资产证明等事项提供了有效凭证。以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持续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才能助力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实现更好联动。改革永远在路上。面向未来,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挖掘培育“森林粮库、钱库”,攻坚克难、久久为功,必将更好激发山区、林区发展新动能,走出一条生态美、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王瑜)(作者单位:陕西延安干部学院)《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21日 05 版)
开板!冰雪经济“热”起来(建设体育强国·激发冰雪经济活力)
滑雪爱好者在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太伟滑雪场滑行。新华社记者 贝 赫摄核心阅读对广大滑雪爱好者来说,“开板”是拥抱冬天的独特方式。又是一年冰雪季,各地滑雪场相继开门营业,展现不少新亮点。增加雪道、提高教练水平、打造合家欢度假模式……一项项措施,促进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也进一步激发冰雪经济活力。天气渐冷,河北崇礼万龙滑雪场人头攒动,“开板啦!”滑雪爱好者纷至沓来,享受冰雪运动的激情与快乐。近年来,“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冰雪热”在全国各地蔓延。不少地区抓住机遇,以多样化产品、高质量服务吸引广大冰雪运动爱好者,助力文体旅融合发展。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推动“冷资源”转化为“热产业”,前景令人期待。拼设施,也拼服务水平新雪季,新疆阿勒泰迎来八方雪友。10月20日,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度假区率先开板,一大早,准备上山的滑雪爱好者便在索道前排起长队。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度假区营销企划部经理李相宝介绍,雪场开业刚10天,游客就超过3000人次。11月以来,平均每天游客超2000人次,其中90%的游客从其他省份赶来。一到周末,度假区内酒店客房基本售罄。随着入冬,游客人数持续快速上升。开门红,是冰雪经济火热发展的缩影,也为各地雪场提质升级增添了信心。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度假区提升改造23条雪道,总滑行长度达61公里,可滑进滑出的民宿也将投入使用。吉林北大湖滑雪度假区新增了100台造雪机,雪道从64条增至74条,雪道面积从239公顷增至275公顷,酒店总床位数增至9000张。在崇礼,各雪场也对索道、安全护网等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部分雪场还增加了夜滑、雪上乐园等服务。为了满足雪友的多样化需求,各地雪场拼硬件设施,也拼服务水平。吉林长白山万达国际度假区新增儿童滑雪营、度假助理,用更精细的服务打造更舒心的体验。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度假区与奥地利维也纳滑雪协会达成合作,在滑雪教练的培训和认证上提升标准。同处阿勒泰的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与法国团队合作成立滑雪学院,精心设计培训内容,提升雪场滑雪教练的业务能力。抓特色,也抓发展机遇雪炮轰鸣,洁白的“雪花”飘落在蜿蜒的雪道上。崇礼各大滑雪场正开足马力,推进造雪进度。在万龙滑雪场,滑雪爱好者艾进从山顶飞驰而下,一趟一趟乐此不疲,“雪场终于营业了,今年我要挨个打卡崇礼所有滑雪场。”作为北京冬奥会雪上运动项目的举办地之一,崇礼在国内外雪友中享有盛名。新雪季,这里展现不少新亮点。翠云山银河滑雪场划分了专属教学区,增加了夜滑体验,灿烂星空和皑皑白雪相映成趣,营造了浪漫氛围;太舞滑雪场开设多个冰雪乐园,开辟雪原徒步线路,让不同人群各得其乐;富龙滑雪场设置了超长魔毯及进阶雪道区域;滑雪大跳台则在云顶滑雪场亮相……此外,电音节等活动也将轮番上演。“新雪季,各滑雪场在主业之外融合美食、观光、娱乐等元素,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让更多游客在崇礼乐享冬日。”河北省崇礼区文化广电旅游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吴利亚说。抓特色,也抓发展机遇,成为各地发展冰雪旅游的心得。在吉林,万科松花湖度假区着力提升雪场“文化味”,其市场营销总监黄钟锐介绍,度假区将联动吉林市陨石博物馆、夜游松花江、最美西站等文旅资源,开发新玩法,让游客一站式领略吉林魅力。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将于明年2月在黑龙江哈尔滨举行。统筹亚冬会筹办和冰雪旅游服务,哈尔滨抓住机遇,加大冰雪产品供给,将举办国际冰雪节、采冰节、亚布力滑雪节等品牌活动,同时推出12条精品旅游线路,持续擦亮金字招牌。办大赛,也办大众活动国际雪联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世界杯、国际雪联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国际雪橇联合会雪橇世界杯、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巡回赛(北京站)等多项国际赛事将在国内相继举办,让人们在“家门口”观赏高水平冰雪运动。数据显示,举办冰雪赛事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明显。今年初,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在内蒙古呼伦贝尔举行,为当地带来体育消费及其他消费收入共计320亿元。近年来,崇礼充分利用冬奥遗产,不断推动雪场四季运营。截至目前,崇礼今年已经举办430多场文体活动。新雪季,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及单板滑雪U型场地世界杯、高山滑雪积分赛、高山滑雪远东杯等近百项赛事落户崇礼,贯穿整个雪季。办大赛,也办大众活动,高水平赛事与大众冰雪运动相互促进。中国杯花样滑冰大奖赛本月将在重庆举办,这是该赛事第四年落户重庆,带动冰雪运动成为山城全民健身的新风尚。截至今年4月,重庆市已建成6个滑冰场、10个滑雪场(含2个室内滑雪场)、6个轮滑冰球场,大众滑冰活动蓬勃开展,市民一年四季皆可享受冰雪运动的乐趣。这个雪季,黑龙江省将在发展群众冰雪运动方面继续发力,冰上马拉松、城市滑雪等300余场大众冰雪赛事活动蓄势待发。同时,当地利用天然河道、城市公园和小型山坡等,把更多冰雪运动场地建到群众身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表示,今年以来,国家体育总局先后组织了“跟着赛事去旅行”“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等一系列活动,加快发展赛事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将引导各地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冰雪活动,更好地满足群众需要,释放赛事经济的潜力。”(本报记者 季 芳 王 亮)《 人民日报 》(...
“赞赏中国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亚太经合组织成立至今,成员间贸易大幅增长,有力促进了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亚太地区发展繁荣发挥了巨大作用。”安第斯共同体秘书长贡萨洛·古铁雷斯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倡导开放的多边贸易体系,致力于推动各国间贸易往来。相信中国将继续为促进多边贸易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案。”中国携手各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高水平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前,钱凯港正式开港,成为联通拉美和亚洲特别是拉美和中国的重要门户,这也是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拉中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体现。”古铁雷斯表示,“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钱凯港将促进拉中产品和技术往来。希望以钱凯港为样板,有更多拉中合作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推动拉美地区的物流发展、增强拉美技术能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古铁雷斯表示,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致力于携手各方实现共同发展。“我赞赏中国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安第斯共同体成员国支持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2011年至2014年,古铁雷斯任秘鲁驻华大使。“我有机会走访中国很多地方,非常喜欢中国和中国人民。”不久前,他到北京参加会议,发现北京基础设施更便捷、城市更美丽。他说:“中国民众打球、钓鱼、散步,生活幸福,街上很多电动汽车……这些让我印象深刻。希望中国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经验可以给更多国家提供借鉴。”近年来,亚太地区科技交流合作不断深化,数字化转型加速。古铁雷斯表示,亚太地区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新技术应用方面的合作前景广阔。中国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推动绿色转型、发展数字经济领域所做努力堪称典范。“我们应学习中国发展思路,利用绿色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实现碳减排目标、应对气候变化做出更多努力。”古铁雷斯说,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技术经验能够帮助拉美国家创造就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安第斯共同体总部位于秘鲁首都利马,古铁雷斯曾任秘鲁外长。他说,秘中同为文明古国,两国友谊源远流长,人民友好、文明相通。“秘鲁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拉美国家之一。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秘鲁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中资企业在秘鲁投资存量约300亿美元,投资领域多元,有力推动当地发展。两国签署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将为秘中密切贸易往来增添新动力。”(记者 谢佳宁)(人民日报利马11月20日电)《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21日 第 14 版)
“促进亚太地区繁荣稳定、共同增长”
“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动力,推动建设亚太自由贸易区。”马来西亚—中国友好协会会长、马来西亚前驻华大使马吉德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在推动亚太地区合作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国将为亚太地区稳定繁荣作出更大贡献。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赋能、包容、增长”为主题。马吉德表示,普惠包容的经济增长、创新和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等成为本次会议关注的重点。当今世界面临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等挑战,各成员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经济合作,如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优化海关流程、促进跨境数据流动等,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马吉德认为,打造绿色供应链和减少贸易碳足迹、推行促进数字化贸易和投资的政策、建立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等举措都有利于增强亚太地区经贸合作的信心。马吉德曾于1998年至2005年任马来西亚驻华大使,此后长期担任马中友好协会会长,致力于推动两国友好合作。“中国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在光伏发电、水力发电、电动汽车、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等绿色技术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让马来西亚受益匪浅。”马吉德表示,马中致力于发展高水平战略伙伴关系,两国持续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领域合作,密切科技研发、教育培训等领域交流合作。马中分享宝贵的发展经验、成功的合作经验,将为地区繁荣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马吉德看来,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发展方面,中国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他表示,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其中包含了贸易、投资、创新、数字化等内容,同亚太经合组织的优先事项十分契合。“作为亚太大家庭的一员,中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外商投资创造更加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将创造惠及各方的机遇。”马吉德说。“中国是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引擎,是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在促进亚太地区的合作中发挥关键作用。”马吉德说,中国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合作,始终致力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将为区域合作作出更大贡献,促进亚太地区繁荣稳定、共同增长。”马吉德表示。(本报记者 张矜若)《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21日 第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