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琵琶传播中华韵律(侨界关注)

李昕扬(左三)与学生在演出现场。
受访者供图

李昕扬是悉尼大学音乐学院在2012年招收的第一个以中国民乐——琵琶作为主乐器的学生。

大学毕业后,她在悉尼创办了一间琵琶教室,组建了天河石中西乐团,致力于将中国民乐的独特韵律传播到海外。

缘定琵琶

李昕扬与琵琶的缘分,在小学时便已悄然萌芽。最初,李昕扬是从中阮开始学起的,她的老师陈松达发现了她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建议她改学琵琶。

“一开始,我也跟其他同学一样,能偷懒就绝不练琴。”李昕扬说。但在中学时,李昕扬开始对琵琶产生了深厚的热爱,特别是在阅读了白居易的《琵琶行》后。她发现琵琶可以承载许多情绪和表达复杂的心境,这让青春期时不知如何表达自我的李昕扬找到了共鸣。她回忆道:“我意识到琵琶可以承载以及表达我的情绪,琵琶、音乐和我在那个时候产生了联结。”

高中时,李昕扬带着琵琶来到悉尼。在学校举办的音乐会上,她演奏了一曲《新翻羽调绿腰》,获得了高度赞赏。这次成功的演出让她意识到中国传统乐器在澳大利亚的独特魅力和受欢迎程度。“我的同学老师没有见过琵琶这种乐器,当我弹给他们听的时候,给了他们很大的冲击,所以我想将琵琶继续弹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琵琶的魅力以及中国民乐表达美的艺术形式。”李昕扬回忆道。

创新教学

“在中学时,我就想成为一名琵琶老师。”李昕扬说。

起初,李昕扬只有一个学生,但她并未因此而气馁。她说:“我只是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想要多做一些能够发挥自己的全部知识和技能的工作。”

李昕扬通过演奏不同风格的曲目来展示琵琶的多样性。“除了演奏传统的曲目外,还会即兴创作,弹奏一些具有西方古典音乐风格的曲子。”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看到琵琶的多样性以及中国民乐的独特韵律。

在教学过程中,李昕扬注意到长时间的练习会使学生变得很急躁。学生艾米丽说:“一整天保持同一个动作、练习同一个指法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那段时间我看到琵琶就想离得远远的。”因此,李昕扬格外注重如何将琵琶的学习变得有趣和生动。她将许多游戏化的元素和互动活动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在寒假时,李昕扬举办了一个寒假训练营。“老师设计了一场名为‘拯救公主’的闯关游戏,并且为我们制作了各种闯关道具。我们通过琵琶弹奏获得积分赢得游戏。我们一边做游戏一边将琵琶指法练习了一遍又一遍,虽然很累,但是我们都很开心。”艾米丽说。

李昕扬侧重于把琵琶看似庞大的知识体系逐一分解,变成学生可以轻松掌握的小部分,依次练习。学生们在逐步攻克这些小目标的过程中,慢慢建立起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自信。李昕扬说:“就像把牛排切成小块更容易下咽一样。”

“传统的音乐教育往往强调整体性和完整性,要求学生必须完整地弹奏出整个曲子。”李昕扬说,“但这样的要求往往让初学者感到压力很大,甚至因此望而却步。而我所做的,就是打破常规,让学生们找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除此之外,李昕扬还会鼓励她的学生先理解音乐想要表达的情感,再去演奏。李昕扬表示,琵琶的学习不仅仅是准确地演奏音符,也是将自我与音乐联结,去感受、去融合。

跟随李昕扬学琵琶已有8年之久的学生玛丽娜说:“有一次在准备考试时,我总是担心我的表演不能达到标准。当我犹豫不决的时候,老师告诉我要试着去思考每首曲子背后的故事,带着情感去演奏。于是,我试着去想象一个能够体现这首曲子精髓的画面,把它们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将曲子灵动地弹奏了出来。这改变了我对音乐的固有认知。”

“我希望通过我的教学方法,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享受学习音乐的乐趣。”李昕扬说。

跨界交响

如今,随着学生越来越多,为了让他们有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以及跟其他音乐风格碰撞交流的机会,李昕扬在2021年组建了天河石中西乐团。李昕扬表示:“希望让海外观众能够通过我们的表演来了解我们,接受我们。”李昕扬说,除了琵琶,乐团还融合了大提琴、吉他等西方乐器。

乐团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琵琶的场所,更是一个让学生们体验音乐创作乐趣的地方。乐团吉他手亚伦说:“我们的乐团有一个部分是即兴演出。老师只提供一个和弦走向,然后让我们自己创作。”李昕扬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在没有乐谱的情况下创作音乐,提升了他们的创造力和音乐理解力。

亚伦说:“在最开始时,我无法做到将吉他融合进琵琶当中。有一次即兴创作环节,我很紧张,但李老师的鼓励让我勇敢地尝试,最终我们完美地完成了演出,小伙伴们的掌声也让我深深体会到音乐的力量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李昕扬的努力和坚持使乐团取得了成功。乐团参加了许多本地表演,包括区政府组织的新年表演、艺术节以及悉尼市中心的新年活动等。乐团还参与了讲述华人故事的电影《五次相亲》的原声带录制,并在电影中亮相。

不仅如此,李昕扬还将琵琶与汉服融合,将汉服与琵琶带到当地学校的课堂中,让更多的孩子感受中国民乐和中国服饰的魅力。李昕扬和学生们也会身着汉服在音乐厅甚至是街头弹奏表演。学生玛丽娜说道:“这种形式使我浸润在中国文化中,让我与我的中国血脉联结。”

李昕扬不仅带领学生参加音乐演出,还会鼓励学生们去观看西方音乐比赛。李昕扬说:“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们感受西方乐器的魅力,为学生们创造更多展示和学习的机会,同时也能使得中国民乐与澳洲本土的音乐界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杨 宁 李秀林)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8月23日   第 06 版)

Share post:

Subscribe

想了解更多请加微信:solomedia2spot_imgspot_img

Multilingu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