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闪耀世界

【加拿大24小时新闻社Coco上海讯】8 月 19 日,来自加拿大、德国、瑞典、澳大利亚、印尼、韩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15家海外华文媒体人士及2家中央涉侨媒体记者走进上海浦东,这是由中国侨联指导、上海市侨联主办的“追梦中华·扬帆浦江”2024海外华文媒体上海采访行活动,为期五天,首站就来到了充满活力、勇于创新的热土——浦东,感受这片土地高速发展的魅力,探寻改革开放45周年的辉煌成就。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在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团参访“在国家战略的伟大旗帜下——浦东改革开放主题展”时,有成长于上海本地的媒体同仁道出了多年前这里流传的这一句话。改革开放前,隔着黄浦江与浦西一衣带水的浦东到处都是旧式本地平房、简屋和里巷小弄,工厂和仓库散落其中。有一个叫“烂泥渡”的镇,我们光听名字就知道这里过去的景象了,当地有民谣唱到:“黄浦江边有个烂泥渡,烂泥路边有个烂泥渡镇,行人路过,没有好衣裤。”但是,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再也看不到曾经的烂泥渡镇,看到的是世界闻名的上海最繁华的中心地带——陆家嘴。通过浦东改革开放主题展,1000余幅图片、33个视频、5部主题演绎片、1部4D影片、5套大型装置、4组实景还原置景和近百款实物,回顾浦东的那些年,不禁让人感叹和震撼。

感受完浦东发展的速度,再来体验一下上海的高度——有着“中国第一、世界第三高楼”之称的上海中心大厦,就位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核心区,建筑总高度632米,地上127层,地下5层,总建筑面积57.8万平方米。这是中国人首次建造600米以上的高楼,而且还是世界上最高的绿色建筑,获得了多个世界级纪录,比如获得了吉尼斯认证的世界上最高的中国江南园林,等等。我们站在118楼的观景台,上海之景尽收眼底,看到了不少外国友人也被吸引前来打卡。我们上到126层的阻尼器层,被一只“上海慧眼”震撼到了!其造型独特,据说取自于《山海经》中的“烛龙之眼”,象征美好寓意。这里安装着中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台电涡流摆式阻尼器,重达1000吨,为世界之最,还可以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的三重变化,呈现独一无二的光影世界。我们观看了整个光影科技互动沉浸式演绎,享受到了艺术之美,也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确实刷新了时空互动体验新高度。

 

我们都知道,任何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和人才。浦东是上海的人才高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高层次人才。他们愿意来这里发展,除了看中这里的发展潜力和硬实力,还有软实力。为加快集聚全球优秀人才,2019年4月浦东建成国际人才港,全覆盖集成整合外专、出入境等部门80项人才窗口业务,率先开设外国人来华工作居留审批提供个性化的便捷服务,成为首个“上海市人才公共服务示范窗口”,以最高效率和最优服务,让国际人才来上海浦东扎根发展得到最佳体验。

这种服务体验,来自康码(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董事长郭敏教授以他创业的亲身经历给我们作了实事求是的描述。郭敏教授表示,康码经过9年的创新发展并成为一家集聚DNA-to-Protein(简称D2P)蛋白质体外无细胞合成技术、生物医药创新产品研发、蛋白质序列智能算法三项核心能力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离不开当地政府及各部门给予了的大力支持,让康码能够专注于科技的不断创新和企业的长远发展。目前,康码已开发出一系列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型蛋白质产品,涵盖生物医药、创新医疗器械、化妆品与医美、食品、动物与植物营养等领域。

除了生物医药,浦东的高新科技产业或者说未来产业肯定少不了机器人产业。浦东在张江科学城中部核心位置建立了张江机器人谷,全力推动机器人产业“链式发展”,布局开源创新生态、搭建关键环节功能平台。园区目前已经集聚人形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傅利叶智能、ABB、智元机器人、微创医疗机器人等一批机器人领域重点企业。我们在参访的过程中也了解到机器人应用于人类生活中的各种实例。

浦东的发展远不止于此,它的发展速度正如上海中心破吉尼斯记录、秒速18米的超高速电梯那样,它的高质量发展正如陆家嘴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雨后春笋般呈现在大家的眼前。如果说,我们错过了浦东从“烂泥渡路”到璀璨明珠的发展过程,那就不要再错过它的下一个45年了。走进浦东,留在浦东!

Share post:

Subscrib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