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ada24h

7894 POSTS

Exclusive articles:

本国监狱太拥挤,英国计划在海外关押罪犯

参考消息网10月5日报道 据英国《泰晤士报》网站10月3日报道,英国计划在国外租用闲置牢房以解决监狱长期过度拥挤的问题,而爱沙尼亚可能是按照该计划接纳英国囚犯的国家之一。 报道称,英国司法大臣亚历克斯·乔克在保守党大会上的一次演讲中说,政府正在与其他欧洲国家讨论租用闲置监狱牢房的问题。 他说,政府将修改法律,允许在英格兰和威尔士被判刑的囚犯到海外服刑。 爱沙尼亚是正在与英国政府对话的国家之一,乔克今年夏天访问了该国。 乔克正在研究其他国家过去如何在海外租用牢房,包括挪威和比利时。 挪威曾经从荷兰租用牢房。2015年至2018年期间,约650名在挪威被定罪的囚犯被送往荷兰诺赫港监狱服刑。 乔克的计划是应对英国监狱容量不断下降的最新措施。截至上周,英格兰和威尔士的监狱只能再接收768人。(编译/卿松竹) 新闻来源:参考消息网

日媒:中国加紧打造“卫星集群”

参考消息网10月5日报道 据日本《读卖新闻》10月4日报道,中国计划构建由大量小型卫星一体化运作的“卫星集群”。 报道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此前已宣布正式启动超低轨通遥一体卫星星座的建设。航天科工是推进太空开发的大型中国国有企业之一,其目标是到2030年完成300颗卫星在轨组网运行,打造轨道高度低于300公里的超低轨星座。其轨道比“星链”更接近地面,对技术要求更高,通信时延更少。最早一批卫星预计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射。 报道说,还有以中国卫星网络集团为主体发射约1.3万颗通信卫星的计划。此外,长光卫星技术公司计划打造约300颗卫星组成的集群,目前已发射的卫星超过100颗。 中国打造“卫星集群”的背景之一是,在军事利用太空取得进展的情况下,卫星通信、地面观测和定位对于安全保障而言不可或缺。 但报道同时也说,构建大规模卫星网络也面临一些课题。今后有必要以较高频率发射搭载卫星的火箭,但类似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猎鹰9”火箭的可重复利用火箭尚处于研发阶段。 在同时发射多颗卫星的技术方面,中国6月成功创下“一箭41星”的发射纪录,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一次可发射约60颗卫星。 新闻来源:参考消息网

特立独行的诺奖获得者考里科:为研究mRNA曾被美名校降职

参考消息网10月4日报道 据法新社华盛顿10月2日报道,出生于匈牙利的科学家卡塔琳·考里科执着于研究用名为mRNA的物质治疗疾病,她的这份执着曾导致她没能拿到美国名校的教职工作,校方认为她的研究不会有成果。 如今,她的创新性工作——给辉瑞和莫德纳新冠疫苗铺平道路——使她赢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现年68岁的考里科在上世纪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填写研究经费申请表,以获得资金支持她研究“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工作。这是告知细胞该生成哪种蛋白质的基因分子,是维持我们生命和健康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考里科认为mRNA可以成为治疗疾病的关键。如果细胞能拥有更多正确的蛋白质,将有助于治疗疾病,例如中风后用这种方式修复大脑。 但是考里科当时就职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她多次申请遭拒后决定终止她的研究项目,考里科本来正朝着在该校成为教授的方向前进。 她2020年12月在费城家中接受采访时对法新社记者说:“我当时本来是要升职的,但他们反而给我降职,盼着我直接辞职。” 考里科当时还没有绿卡,需要有工作才能获得续签。她也知道如果没有教职工的大幅折扣,自己无法供女儿读大学。 她决定作为低级别研究人员坚持下去,用微薄的工资维持生计。 她说,那是她人生和职业生涯的低谷,但是“我想着……你看,(实验室的)试验台就在那里,我只要能做出更好的实验就行”。 毅力在考里科家世代相传,她的女儿苏珊·弗朗西亚最终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并获得硕士学位,后来还随美国奥运赛艇队在2008年和2012年获得两块奥运会金牌。 到上世纪80年代末,科学界大部分人都专注于使用脱氧核糖核酸(DNA)实现基因治疗,但考里科认为mRNA也是有希望的方法,因为大部分疾病都不是遗传性的,并不需要使用永久性改变基因的解决方法。 但首先她必须解决一个大问题:在动物实验中,人工合成的mRNA会引发大量炎症反应,因为免疫系统察觉入侵者就会赶紧去抗击。 考里科和她的主要合作者、诺贝尔奖共同获奖者德鲁·韦斯曼一起,发现人工合成的mRNA四个主要模块中的其中一个是问题的根源,他们用改良版把有问题的模块替换掉,于是问题成功解决。 考里科和韦斯曼在2005年发表论文阐述他们突破性的成果。2015年,他们发现了把mRNA送进小鼠体内的新方法,使用名为“脂质纳米颗粒”的脂质外层包裹,可以防止mRNA被降解,有助于把mRNA送到细胞内正确的位置。 这两项创新技术是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和德国合作伙伴百欧恩泰公司开发新冠疫苗的关键技术,也是莫德纳公司疫苗的关键技术。考里科如今在百欧恩泰公司担任高级副总裁。 这种疫苗的工作原理是给人类细胞发出指令,生成新冠病毒的表面蛋白质,模仿感染病毒的情况,训练免疫系统,为真的遇到病毒时做准备。 虽然考里科并不想过度强调,但她作为出生在外国的女性,在男性为主的工作环境中,她有时感到被轻视——她说人们会在讲座之后问她“谁是你的导师?” 她说:“他们总是认为,‘那个讲话有口音的女人,肯定有更聪明的人或机构在帮她’。” 虽然如此,诺贝尔奖只是考里科最新获得的一个奖项,她此前已经赢得科学突破奖、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等诸多奖项。 她的处境与之前已经截然不同,已经去世的母亲以前每年在各个奖项宣布结果后都会打电话问她为什么没获奖。 她会笑着回答说:“我这辈子都没拿到过(联邦)研究经费,我没有名气,甚至拿不到教职。” 她母亲则会回应:“但是你多么努力!” 新闻来源:参考消息网

西媒:西班牙失火夜店涉多项违规操作

参考消息网10月4日报道 据《西班牙人报》网站10月3日报道,在当局正在调查穆尔西亚市夜店失火事件的同时,这起悲剧仍有许多未知数。不仅是火灾起因,还有火势是如何轻易蔓延到毗邻的Teatre迪厅的,浓烟甚至蔓延到与Teatre迪厅相邻的Golden迪厅。 报道称,消防员胡安·卡洛斯·罗哈斯曾多次遇到类似险情。他告诉本报记者,这起失火事件“相当可怕”,“不幸的是,许多专门从事此类经营活动的场所都没有遵守”相关消防规定。 罗哈斯认为,“假”天花板的存在可能是火势从一家夜店蔓延到另一家夜店的原因之一。在专业报告尚未出炉的情况下,他推测,如果一座大型建筑的天花板通过在其下方再安装两块石膏天花板的方式被一分为二——就像本次事件中一样——却不做任何隔断措施,那么新安装的石膏天花板和真正的天花板之间留存的空隙就会形成一条内部连廊,从而打通两家迪厅。他说:“如果石膏天花板坍塌,火焰就会从那里蔓延开来。这是其中一种假设。” 这名专家的另一个假设指向隔音材料。他解释说,隔音材料是一种覆盖在墙壁和天花板上的海绵,其作用是防止噪音传到室外。他解释说:“以前,这类建材都没有经过任何防火处理,如今仍有许多人在使用这类老式隔音材料。” 根据警方的航拍图像,失火建筑使用了很多木材,还有大量装饰物。罗哈斯认为,装饰物对火势蔓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奇怪的是,这类物件不受《建筑技术规范》的管制,因为它们属于装饰品,不被视为引火源,但这是一个错误。” 另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10月2日报道,在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主管城市规划的现任和前任市政议员通报称,穆尔西亚市失火夜店之一La Fonda已于2022年1月接到市政府的停业令。 报道称,穆尔西亚市城市规划市政议员安东尼奥·纳瓦罗说,2019年6月,业主方告知穆尔西亚市政府,它已将经营场所一分为二,即Teatre迪厅和La Fonda迪厅。市政府不接受这一变更,理由是这种规模的改动需要办理新的经营许可证,因此于2022年1月下达停业令。业主方对这一决定提出申诉未果。2022年10月,停业执行令下达。 无论是现任市政议员纳瓦罗还是前任市政议员安德烈斯·格雷罗,都无法回答为什么没有对失火迪厅展开检查以监督停业令的执行情况。 纳瓦罗和格雷罗都将责任推给业主方,理由是业主方没有遵守停业令,还将监督执行情况的义务甩给市政检查部门。格雷罗表示,没有文件显示“迪厅开业”。他接着说:“停业令一经下达,就是检查部门的事。”一名记者问他:“为什么没有得到执行?”他回答说:“这就是问题所在,是时候启动相关程序以查明真相了。” 据了解,La Fonda是一家以拉美裔顾客为主的夜店,而Teatre则是穆尔西亚市最著名的夜店之一,曾举办过各种派对,包括未成年人的毕业活动。两家娱乐场所都在公开宣传自己的活动。 报道称,穆尔西亚市所属穆尔西亚自治区政府代表弗朗西斯科·希门尼斯宣布,目前已确认5具遗体的身份。他还表示,现场还发现了一些残肢,目前法医正在对其进行鉴定。 新闻来源:参考消息网

美国:支持乌克兰的大部分资金已耗尽 美军缺少资金补充自身库存

在美国国会近日批准的短期拨款法案中,拜登政府要求对乌克兰的追加资金支持没有获得批准。美国白宫、国防部和国务院日前纷纷表示,美国支持乌克兰的大部分资金已耗尽,如果状况持续将损害美军的战备状态。与此同时,欧洲和拉美也不断出现反对给乌克兰军事支持的声音。 美国白宫新闻秘书卡里娜·让-皮埃尔2日对媒体表示,美国支持乌克兰的军事资金只能在短期内满足乌方的“紧急战场需求”。根据美方数据,这部分军事资金目前还剩下约6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资金用于直接从美军现有库存中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和其他军事装备。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也表示,支持乌克兰的大部分资金已耗尽,部分帮助乌克兰购买新武器和其他物资的长期项目已实际上搁置。 美国国防部日前表示,美军缺少资金补充自身库存。如果这一状况持续,将损害美军的战备状态。 欧洲多国出现反对给乌克兰军事支持声音 欧洲内部近期反对给乌克兰军事支持的声音也不断出现。先是围绕乌克兰农产品销售的争执,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9月20日表示,波兰将不再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支持。10月1日,刚刚赢得斯洛伐克国民议会选举的方向党领导人罗伯特·菲佐也表示,应该结束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俄乌冲突。 斯洛伐克方向党领导人 罗伯特·菲佐:我现在想要说的是,斯洛伐克和斯洛伐克人民目前面临的问题比乌克兰更大。我不赞同欧盟在一些问题上没有自己的立场,只是盲目追随美国,我们一直这样。 墨总统:美对乌军事支持“最不理性” 墨西哥总统洛佩斯2日也批评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是“最不理性的”,他敦促美国政府投入更多资源帮助拉丁美洲国家,从而缓解困扰美国及周边国家的边境移民危机。 墨西哥总统 洛佩斯:我们希望美国能够出资帮助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改善当地就业、卫生并关注青少年成长。我刚得知美国国会没有批准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但美国已经向乌克兰提供300亿至500亿美元的军事支持,我认为这是最不理性的拨款。 新闻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Breaking

感受历史积淀  探寻文化传承(“外眼”看中国)

唐磊和小梅游览北京前门大街。李红星摄小梅与青年游客在北京景山公园合影。本报记者 孟祥麟摄唐磊和小梅在前门大街附近一家艺术馆体验铜版画制作。蔡成干摄唐磊和小梅在故宫角楼外拍摄。本报记者 孟祥麟摄“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以来,吸引大量中外游客沉浸式探寻中轴线之美,感受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日前,本报记者同北京外国语大学马达加斯加籍教师唐磊、北京大学意大利籍留学生小梅一起,来到北京中轴线上的景山公园、钟鼓楼、正阳门箭楼和前门大街等地参观游览,感受中轴线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2024年,“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打卡”北京中轴线成为众多外国游客来北京旅游的热门选项之一。在中国生活了9年的唐磊认为,北京中轴线不仅有着令人惊叹的建筑和景观,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启示人们汲取古人智慧,加强文化传承与保护。来中国不久的小梅对一切充满好奇,参观途中形式多样的非遗艺术作品、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古建筑令她流连忘返,“我要介绍更多外国朋友来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本报记者孟祥麟、刘阳采访整理)版式设计:蔡华伟《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24日 03 版)

非洲加快能源绿色转型步伐(国际视点)

中企承建的南非红石光热电站项目于去年9月并网发电。中国电建集团供图“以前,我们这里一到晚上就一团漆黑。如今,频频停电的日子终于结束了。这要归功于加里萨光伏电站提供的清洁电力。”肯尼亚东北部加里萨郡的老人姆瓦拉指着远处草原上整齐排列的光伏板对记者说,“是中国企业和中国朋友将光明与希望带到了我们这片土地。”近年来,越来越多非洲国家不断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加快投资建设新能源项目的步伐。一座座风电站、水电站、光伏电站相继建起,将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转化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绿色动力”。埃塞俄比亚政策研究所研究员、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教授德米西对记者表示,非洲大陆仍有70%以上人口缺乏可靠电力供应,这严重制约了工业化进程和民生改善。加快发展新能源既是解决非洲地区能源短缺问题的关键,也是非洲实现绿色转型的必由之路,这已成为整个非洲的共识。绿色融资支持加速扩大非洲拥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近年来,非盟先后出台了“非洲绿色能源倡议”“非洲能源合伙计划”“非洲能源协议”“2030年非洲能源战略”等规划文件,并成立了非洲可再生能源与能源效率基金,鼓励地区各国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资源发电,以满足非洲日益增长的能源和发展需求。非洲开发银行近期批准了两项贷款,将用于在赞比亚兴建一座25兆瓦的光伏电站、在莫桑比克建设一座120兆瓦的陆上风电场。非洲开发银行还于2024年10月批准向塞舌尔提供2500万美元贷款,用于实施该国经济复苏与绿色转型支持计划,帮助当地加快绿色能源项目建设、促进节能减排。2024年8月初,非洲开发银行决定向科摩罗提供约6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助力该国绿色能源发展。不久前,非洲可持续能源基金决定为布基纳法索德杜古太阳能发电项目提供600万欧元的优惠贷款。该项目位于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古以西约250公里处,拟建设一座18兆瓦的太阳能发电站。布基纳法索是“沙漠发电”倡议的优先国家之一。该倡议的目标是2030年前在布基纳法索、吉布提、乍得、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马里、毛里塔尼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和苏丹11个非洲国家开发10吉瓦的太阳能项目。国际能源署此前发布的能源展望报告认为,随着大批太阳能项目获得融资支持,非洲的太阳能装机容量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显著增长。非洲也是水能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国际能源署评估认为,非洲水力发电的技术可开发潜能是283吉瓦,但目前对水能的实际开发率只有9%。今年1月初,刚果(布)桑达水电站正式启动建设。桑达水电站计划装机容量在600至800兆瓦之间,是刚果(布)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由中国海外投资公司提供融资并主导实施。产业扶持政策持续出台非盟和超过40个非洲国家已制定能源转型目标。根据坦桑尼亚“2025年远景规划”,坦桑尼亚政府降低了所有太阳能产品的增值税和关税,鼓励发展太阳能项目。坦桑尼亚还加大开发为家庭和企业供电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如社区微型电网、太阳能照明和储能系统等。埃塞俄比亚在建设水电站、风电站的同时,积极探索生物质能发电和供热,并计划利用丰富的地热资源发电。乌干达在其国家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具体的绿色能源发展目标,即到2030年将可持续绿色能源电网接入率提高至80%,将可再生能源在总体能源结构中占比提升至90%。多哥布利塔光伏电站已成为西非地区规模最大的光伏电站,其扩容后装机容量将达到70兆瓦。多哥总理多贝日前表示,多哥计划新增137兆瓦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力争到2030年实现全国电网覆盖。纳米比亚政府正大力推进一个投资额约2.3亿欧元的绿氢和绿氨加气站项目,计划于2028年完工。佛得角福戈岛圣卡塔琳娜市加尔迪拉区光伏发电站已经于2024年7月投产运营,该项目总投资额达7000万埃斯库多(1美元约合105埃斯库多)。卢旺达是非洲能源博览会的举办地之一,该国通过这一平台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共同推动绿色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中非绿色合作稳步推进从肯尼亚的加里萨光伏电站到南非的德阿风电项目,中国近年来在非洲实施的清洁能源和绿色发展项目已达数百个,中方通过技术转让、项目合作和金融支持,推动中非绿色能源合作不断深入。2024年8月,博茨瓦纳电力公司与中博绿能有限公司正式启动博茨瓦纳朱瓦能百兆瓦级光伏电站项目建设。这是博茨瓦纳迄今规模最大的光伏电站项目。时任博茨瓦纳总统马西西表示:“该项目是博茨瓦纳推动能源转型的核心工程,完全契合我们的能源政策目标,即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经济实惠、可靠且充足的能源供应。”2024年9月,由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承建的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项目竣工移交,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出席仪式并为水电站揭幕。卡鲁玛水电站位于乌干达首都坎帕拉以北约270公里处的白尼罗河上,总装机容量600兆瓦,是乌干达最大的水电站,年平均发电量约40亿千瓦时,每年将为乌干达节约原煤约13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8万吨,同时将使乌干达的电价降低17.5%。2024年11月,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在南非合作投资开发的首个光伏项目正式开工。这一光伏项目位于南非林波波省,由中广核、中非发展基金和当地投资商科纳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总装机容量为100兆瓦。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将提供1.47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万吨。津巴布韦经济学家穆切瓦表示,非洲各国从中国快速发展的绿色能源产业中获益良多。中国向非洲提供了大量经济实惠的太阳能电池板等绿色能源产品,显著提升了非洲民众的生活水平。肯尼亚国际关系问题专家卡文斯·阿德希尔认为,中国是非洲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中国通过技术、资金、项目支持等为非洲国家加快能源绿色转型注入动力。(本报记者 黄培昭)《人民日报》(2025年02月24日 第 14 版)

“90亿人次”里的活力和信心

2月22日,2025年春运收官。40天,90.2亿人次出行,其中铁路、民航发送旅客分别达5.1亿人次、9020万人次,自驾出行量71.7亿人次,均创历史新高。春运,这场“人类最大规模的周期性迁徙”,奔涌着流动中国的生机活力,也映射出愈发坚实的中国信心。(一)从“走得了”到“走得快”,我们从“从容春运”看到了综合国力的提升。从容出行,曾经的“奢侈品”,如今成为日常。中外媒体的三次“春运书写”,最能捕捉今昔变化:2010年,一张“春运母亲”在南昌火车站赶车回家的照片发布后,引发广泛共鸣,彼时的春运,上车拼“体力”;2016年,英国一家媒体拍摄的有关中国春节的纪录片中,先进的铁路调度指挥中心远程有序指挥一列列高铁;今年春运,一条东西南北中各方位高铁震撼出发的短视频出圈,海外网友不禁惊呼“这就是中国速度”。路还是那条路,时间却有了不同的刻度。千里家乡一日还,成为交通强国加快建设的生动写照,也呼应着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用高质量的发展来破题。响应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新站新线接连开通,列车时速一提再提。20年前,人均铁路里程“不足一根香烟长”,如今高铁覆盖全国96%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10多年前,珠三角“摩托大军”浩浩荡荡,现在汽车自驾已成为主力,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道道飞虹越蓝海,架起便捷春运桥梁。今天的中国,综合立体交通网总里程已超600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超16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60万公里。依托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以及世界级港口群,“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加速照进现实,织就中国特有的春运风景。(二)从“走得快”到“走得好”,我们从“品质春运”看到了创新实力的增强。沈海高速,一架架无人机盘旋高空,高速交警空中喊话,指挥车辆有序排队、文明驾驶。司乘感慨:“科技感满满!”广州南站,乘客刷脸进站后,不用排队打印车票,手持身份证就可通行无阻。网友点赞:“无纸出行,方便快捷。”归途即景,发展缩影。今年春运,神州大地“新”潮澎湃。运力上新。16架国产大飞机C919组团投入春运,全新升级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惊艳亮相,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开启新春主题航次。体验焕新。火车站、航站楼,数字指引、智慧阅读随处可见,推行电子发票、推广铁路畅行码、上线网络订餐服务,亿万旅客出行更便捷。设备更新。依托智能终端,路况信息、道路救援一键触达,服务区内,手机扫码即可“召唤”移动充电机器人,让自驾出行说走就走。创新赋能,不止于“行”。从人形机器人登上春晚跳秧歌,到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登顶多国移动应用下载量榜首;从泰山景区上线登山助力机器人,到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研制登月服“望宇”、载人月球车“探索”……今天的中国,已成为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创新创造热情澎湃,谱写下一个个高质量发展的跳动音符。(三)从“返乡去”到“引客来”,我们从“商机春运”看到了市场潜力的释放。流动的是人,激活的是需求。这个春节假期,新兴的旅游流与传统的探亲流相互交叠,中国人的“乡愁”和“诗与远方”彼此融汇,演绎出更多春节“新过法”,描绘出一幅春运“新图景”。逛庙会、赶大集,返乡寻觅年味;玩冰雪、沐海风,打卡心仪城市……许多人先探亲、再旅游,“多段式”度假、公铁空联程,假日出行更火了,文旅市场“燃”起来。赏绝活、舞英歌,老年俗“唱主角”;灯光秀、人工智能庙会,新场景“占C位”,“文化+科技”“人文+经济”,各地做足“留客”文章,出行流量化作消费增量。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出游超5亿人次,同比增长5.9%;国内出游总花费约6770亿元,同比增长7%。时光流转。春运这项“不得不完成的运输任务”,如今撬动了充满商机的广阔市场。春运变“财富”,背后还是发展。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有力拉动投资、更好满足出行需求。客流不断增长,反向释放出更强的消费动力、更大的发展潜力。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中,春运有了更多元的打开方式、更广阔的时空向度、更充盈的时代表达。(四)从“中国年”到“世界年”,我们从“开放春运”看到了发展空间的拓展。成功申遗后的首个春节,人们惊喜地发现,春运人流中多了不少“洋面孔”。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西班牙小伙安德鲁快速通过边检入境,“中国对西班牙延长探亲免签停留时间,今年陪伴女友一起回家过年。”江西南昌,在华工作的澳大利亚姑娘嘉娜决定今年放假不回国,而是坐高铁去景德镇,与好友共度春节,“中国高铁速度快、环境好,很方便!”随着过境免签政策全面放宽,不少外国朋友趁着春节入境中国,从“观察春运”到“体验春运”。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我国共接待来自175个国家和地区的入境游客逾343万人次,同比增长6.2%。往深看,春运扬起的“国际范儿”,何尝不是中国开放姿态的生动剪影。中欧班列呼啸穿梭,累计开行超过10万列。“中国之船”奔驰不息,往来于世界各大港口。今天的中国,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连续8年居全球第一,“朋友圈”越来越大,开放标识越发鲜明。“出乎意料”“难以想象”,外国游客纷纷点赞中国变化,让我们更有理由相信,“China Travel”魅力可观,“开放中国”前景可期。从容春运,品质春运,商机春运,开放春运……站在90亿人次的历史刻度回望,春运,恰如一趟疾驰的时光列车,意气风发奔向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团圆,是为了更好的出发。“过好春节意味着新一年有一个好的开端”。在春节这个独特节点,春运如一条纽带,将无数个“我”连成“我们”,无数个“小家”组成“万家”“大家”“国家”。当喜悦的相聚纾解相思的别愁,当短暂的歇息消散一年的辛劳,当游子的行囊装满前行的瞩望,积蓄起奋进力量的每束光芒将更加熠熠生辉,汇聚成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灿烂星河。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流动中国活力澎湃的现在,昭示着行进中国充满希望的未来。“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金社平)(相关报道见第十一版)《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24日 01 版)

通讯|中国馆在法国农博会焕新登场

新华社巴黎2月23日电 通讯|中国馆在法国农博会焕新登场新华社记者李文昕 罗毓第61届法国国际农业博览会22日在法国巴黎凡尔赛门展览中心拉开帷幕。继去年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首次亮相后,中国馆再次焕新登场,向法国及世界递上一张以创新、天然为底的“中国农业名片”。玫瑰纤维技术是本次中国馆重点推介的农业科技之一。现场展示了运用该技术制成的玫瑰纤维丝巾、香包等各色织物,不仅色泽鲜亮、设计美观,还有玫瑰悠香沁人心脾。据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主任研究员陆德瑞介绍,玫瑰纤维技术将玫瑰花瓣中的天然纤维转化为细腻的丝线,再编织成织物。这一过程不仅保留了玫瑰的自然香气,还赋予产品独特的质感和光泽,成分接近天然。“目前,该项技术在世界市场上保持领先地位。”他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特别顾问玛丽-皮埃尔·布歇·奥利耶表示, 玫瑰纤维制品有望受到法国人欢迎。“在法国人人都喜欢玫瑰香味,甚至连孩子们也喜欢,”她指着手里的玫瑰纤维香包说,“它非常可爱,里面还有一只小兔子,送给小孩也可以,他们会很乐意把香包带在身边。”前来观展的医疗顾问达尼埃尔·维亚尔认为,这是中国纺织技术的重要创新,甚至可能改变时尚的方向。“我第一次看到有气味的布料,而且还能保持气味。”他说。除了现代农业科技,地方特色农产品独具的“中国味道”也吸引着欧洲观众。来自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的冷地蓝莓原浆、沙果干等以其特殊风味广受好评。品尝过产自大兴安岭的冷地蓝莓原浆后,法国人夏尔评价“非常好”。“这款中国蓝莓汁和法国的相比有点酸,但味道很好,对欧洲人来说这种口感比较新颖。”他说。中国展商展出的肉苁蓉、百合、枸杞等具有药用价值的中国农食前也集聚了一群外国“粉丝”。参展间隙逛展的塞内加尔展商易卜拉希马·托卜对记者说,他对枸杞很熟悉,常用它来保健,“我很希望(法国)家乐福、欧尚等商店能售卖这种产品”。他还表示想要跟中国商家合作,在塞内加尔售卖枸杞。前来参展的中国展商除了希望促成商务合作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心愿”——共同推进中法农产品高标准认证体系建设合作。牵头承办本届农博会中国馆的蓝天视野(北京)农业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晓琴表示,正在与监管部门、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合作,推动打造中国农产品高标准认证标志体系,为中国农业企业,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走出去”破除壁垒,建立“绿色通道”,实现抱团出海。刘晓琴认为,相关体系建设一方面将推动国内企业对标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将帮助更多拥有优秀技术和产品的企业获得法国乃至欧盟市场了解和认可。“目前已有法国行业协会表示积极加入我们的认证体系建设,显示法国农业领域对推动合作的支持与认可。”她说。法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始于1964年,是世界著名的大型农业展览会之一。本届农博会将持续至3月2日,共有来自世界各国的1100多个展商参展。
spot_img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