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in
ENGLISH
FRANÇAIS
Sign in
Welcome!
Log into your account
your username
your password
Forgot your password?
Password recovery
Recover your password
your email
Search
Canada 24h
.com
Canada 24h
.com
Search
Search
Canada 24h
.com
ENGLISH
FRANÇAIS
Canada 24h
.com
ENGLISH
FRANÇAIS
canada24h
6893 POSTS
Exclusive articles:
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幢在建房屋起火被烧毁 房产价值数百万加元
中文
迅速反击!俄外交部宣布禁止333名加拿大公民入境
中文
加拿大龙凤胎提早18周出生,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中文
canada24h
-
April 13, 2023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一对加拿大龙凤胎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早产的双胞胎。据英国广播公司(BBC)7日报道,通常情况下,足月妊娠为40周,这对兄妹提早18周出生,打破了美国艾奥瓦州一对双胞胎于2018年创下的125天纪录。 报道称,大多数医院不会尝试救治在24至26周之前出生的婴儿。但幸运的是,产妇所在的多伦多西奈山医院有专门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但是,如果这对双胞胎的出生时间再多提早一个小时,医生就无法尝试救治他们。 母亲萨吉娜表示,她在21周零5天时开始分娩,尽管流了很多血,她还是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在子宫内多待几个小时。 如今,两个孩子已经长到一岁了。萨吉娜表示,虽然兄妹俩面临早产的健康问题,还处于医生的密切关注下,但他们“做得很好”。(刘长煌)
加拿大政府宣布投入逾3亿加元推进关键矿产相关计划
中文
canada24h
-
April 12, 2023
中新社多伦多.2023年加拿大国际矿业大会8日在多伦多落幕。加拿大政府在大会期间宣布将投资近3.6亿加元(约合2.6亿美元)用于推进关键矿产领域的相关研究、开发及拓展等工作。 加官方在此次矿业大会期间着力推广加拿大作为关键矿产和清洁技术首选供应者的角色,并公布多项举措。 加自然资源部长威尔金森宣布,加政府将投入逾3.44亿加元用于支持该国关键矿产战略下的五个新计划和举措。其中包括,旨在研发、示范及商业化新技术与工艺等的“关键矿产技术和创新项目”,旨在提升数据和数字技术质量与可用性的“关键矿产地球科学和数据计划”,意在加强关键矿产领域国际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项目”,旨在推进加拿大北部原住民地区的关键矿产相关议程的“北部监管计划”,以及为“关键矿产卓越中心”提供运转资金等。 威尔金森还宣布批准“关键矿产研究、开发和示范计划”下的六个项目,并为此提供1400万加元支持。上述拨款均来自加拿大的关键矿产战略资金。 此外,加官方在此次矿业大会期间还宣布,向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相关原住民机构提供资金,用于推进关键矿产开发有关的宣介、协调;与英国达成深化关键矿物供应链领域合作的共识。 加自然资源部表示,迈向全球净零经济的进程中,对关键矿产及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的清洁技术的需求正大幅提升。关键矿物不仅是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车电池等清洁技术的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加拿大经济的全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加政府于去年12月发布其关键矿产战略,并为此提供38亿加元的联邦资金,对从地球科学和勘探到矿物加工、制造及回收应用等一系列行业举措提供支持。该战略对锂、石墨、镍、钴、铜和稀土元素等31种关键矿产给予重点关注。加政府还收紧了对关键矿产领域外国投资的审批。 据加官方数据,加拿大拥有全球近一半的公开上市的采矿和勘探企业,业务遍及逾百个国家,总市值达5200亿加元。加拿大国际矿业大会主办方加拿大勘探者和开发商协会表示,本届大会吸引了来自全球政府、企业和行业专家等逾2.38万人参会。(完)
外媒:拜登本月将出访加拿大 讨论防务和贸易问题
中文
canada24h
-
April 12, 2023
参考消息网3月10日报道据美联社报道,白宫9日宣布,拜登将于本月晚些时候访问加拿大,他将在加拿大议会发表讲话,并与加拿大总理贾斯廷·特鲁多会面。 报道称,议程的一个关键点是对在北美地区进行空中监视的北美防空司令部进行现代化改造。这一防务合作关系最近备受关注。 白宫新闻秘书卡里娜·让-皮埃尔说,拜登将与第一夫人吉尔·拜登一起,在3月23日和24日到访渥太华。她说,此行“将重申美国对美加伙伴关系的承诺,并促进我们的共同安全、共同繁荣和共同价值观”。 据报道,拜登和特鲁多计划讨论正在进行的俄乌冲突、加强供应链和支持清洁能源等问题。海地的动荡和整个地区的移民问题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特鲁多在一份声明中说:“加拿大和美国是盟友、邻居,最重要的是朋友。”他说:“随着全球不确定性增加,我们将继续合作,捍卫我们的大陆以及我们共同的价值观,为两国人民和企业创造更多机会,在我们走向净零世界的过程中作为可靠的供应商打造强大的经济。”(编译/文怡)
联合国特别报告员: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学校历史令人震惊
中文
canada24h
-
April 12, 2023
联合国原住民权利特别报告员卡利·察伊10日表示,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学校幸存者的证词令人震惊。 “加拿大必须解决殖民遗留下来的不利影响以实现有意义的和解并追究过去罪行的责任。”察伊结束在加拿大为期10天的考察后在首都渥太华召开记者会说。 察伊表示,原住民寄宿学校的负面影响仍反映在当今儿童救济中。尽管只占加拿大人口的7.7%,仍有超过53%需要救济的儿童是原住民,在一些省份这一比例高达90%。 他说,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学校和结构性种族歧视造成的代际创伤导致现今一些侵犯人权和虐待行为,包括原住民女性失踪和被谋杀。据估计,原住民女性被谋杀或失踪的可能性是加拿大其他女性的12倍。 他还说,加拿大原住民往往是任意和歧视性逮捕以及执法人员过度使用武力的受害者。 加拿大联邦成立后,逐步设立原住民儿童寄宿学校制度,试图强制“同化”原住民,以“寄宿学校”名义强行将土著儿童与其家庭分离,使他们遭受营养不良、身体和性虐待。加拿大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称之为“文化种族灭绝”。2015年,该委员会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自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加政府建立了至少139所寄宿学校,至少有15万印第安人等原住民儿童被强制送入寄宿学校。据目前统计,4000多名儿童被虐致死。有学者估计受害儿童人数远不止这些。
外媒:加拿大突发车祸,一辆卡车撞死2名行人并造成9人受伤
中文
canada24h
-
April 11, 2023
【环球网快讯】法新社刚刚援引警方消息称,加拿大魁北克市当地时间13日发生一起致命车祸,一辆卡车冲撞两名行人,造成两人死亡,九人受伤。 加拿大魁北克警方发言人海伦娜•圣皮埃尔告诉法新社,一名38岁的男子当场被捕,调查人员正在调查他是否是蓄意撞人。
1
...
1,370
1,371
1,372
...
1,378
Page 1,371 of 1,378
Breaking
高质量发展故事汇 | 地下900米“智”取“乌金”
canada24h
-
December 28, 2024
高质量发展故事汇丨给机械臂装上“眼睛”和“大脑”
中文
December 28, 2024
0
提到自动化的工厂,也许你脑中会浮现这样的场景:无人叉车在立体仓库中穿梭自如、机械手臂在流水线旁上下挥舞、人形机器人不需要指令便可以自主完成各种任务……今天,我们距离这样的想象画面有多远?在调研了几百家工厂后,梅卡曼德机器人创始人兼CEO邵天兰发现,在制造业中已经实现高度自动化生产的,主要还是汽车、芯片、制药、日化等少数行业里的部分工艺。而这些领域之外的大部分制造业中,工厂生产的产品品种多,需频繁的切换,且环境、工艺复杂多变,传统机器人技术难以应对。按照过去的办法,每一个产品、每一种工艺工序,都需定制系统才能实现自动化,还需要复杂的设计和调试工作。这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无法满足频繁的变化。为解决以上问题,梅卡曼德机器人通过3D视觉和AI来帮助标准化硬件解决复杂多变的任务。传统机械臂装上“眼睛”和“大脑”之后,能够自动处理海量货品,自主规划抓取和分拣顺序及路径,并能随时更换货品,极大提高了部署效率。近年来,人工智能+3D视觉解决方案已经在汽车、重工、物流、食品饮料等行业大规模落地。通用型机器人也让商超、快递、药房等享受到高度自动化带来的效率提升。未来,基于Mech-GPT通用多模态大模型,哪怕是没有技术基础的人,也可通过对话来指挥机器人完成动作。机器人将像手机一样,成为人人可用的智能帮手。
无中生有、AI造假……警惕涉突发事件谣言五大套路
中文
December 28, 2024
0
近段时间以来与事故、灾害相关的谣言较为突出部分网民为追逐流量采用无中生有、捏造数据拼凑剪接、移花接木借助AI等手段编造谣言误导公众认知在一定范围内引发社会恐慌在此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对近期一系列涉突发事件谣言案例进行盘点提醒其中的常见套路助力广大网民提升辨别能力避免掉入谣言陷阱套路一无中生有、凭空杜撰详情:这类谣言往往可以一言蔽之:“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造谣者全然不顾真实性是否得到验证,仅凭臆想,在毫无事实依据的情况下肆意编造。绝大部分谣言都属于这一类。案例:谣言“湖北鄂州等地严重暴雨致山体滑坡”“河南、云南两地发生地震”“重庆垫江县工业园区发生火灾”等,纯属凭空编造,与实际完全不符。套路二扭曲事实、夸大其词详情:此类谣言惯于运用捏造数据、雕琢细节等手段,蓄意夸大灾情险情。它们看似具备一定的事实根基与分析脉络,其中的数据信息、逻辑架构均为人为虚构编造,极具迷惑性。例如,编造耸人听闻的伤亡数据,用以营造受灾惨状的虚假情景,由此诱发公众的焦虑与恐慌情绪。案例:谣言“重庆南岸一住宅楼起火,‘19人死亡’”,实际情况是11月26日重庆南岸火灾,1人受伤送医。谣言“内蒙古某煤矿附近重大交通事故‘死亡无数’”,真相是10月中下旬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某煤矿附近发生一起两辆重型半挂车相撞起火的交通事故,1名驾驶人轻微受伤,无人员死亡。谣言“浙江一大巴车桥上自燃,十余人丧命”,实际为10月31日浙江嘉善一辆7座面包车起火,车内仅有司机一人且顺利逃生,并无人员伤亡。套路三拼凑剪接、半真半假详情:这类谣言往往于真实事件中混入虚假元素,从而形成半真半假、扑朔迷离的态势,令人难以甄别。大多数情况下基本素材是真的,但有其特定背景、地域范围、条件限制及处理结果,因没搞清事件性质或定性完全被扭曲,又脱离了具体的背景和场景被使用,就成为了谣言。案例:谣言“广东江门一餐厅发生爆炸”实为11月10日有影视组在拍摄爆炸戏份。谣言“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石化区中海壳牌二期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实为企业因生产工艺发生波动,采取“紧急停车、排放到火炬燃烧”的工艺处置措施,未发生火灾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谣言“上海一化工厂突发火灾浓烟滚滚”实则也是企业启用地面火炬排燃。套路四AI造谣、仿真难辨详情:仅需输入关键词,AI就能借助深度伪造技术在网络上抓取信息并生成文本、图片、视频与录音。此类谣言彻底打破了大众“眼见为实”的传统认知,甚至会伪装成官方报道的样式,其制造门槛更低、迷惑性更强,需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才能甄别。案例:谣言“湖南怀化满载杨梅的果树被洪水淹了一半”实为杨某运用AI技术将河水与果树图片拼接在一起,故意编造的虚假信息,造成大雨涨水淹没果树的假象,导致部分群众信以为真,引发民众恐慌。谣言“福建南平松溪县遭遇严重大风袭击,造成枣岭街一人死亡”实际是用AI编造而成的网络谣言视频。10月中旬,新疆喀什、阿克苏地区相继发生地震,部分自媒体罔顾事实,利用AI技术拼凑网络旧图,编造完全与事实不符的地震废墟或灾后救援图片,混淆视听,严重误导网民。套路五张冠李戴、移花接木详情:把以往发生的灾害、其他地区的灾害,又或是与之毫无关联事件的照片及视频,通过技术手段伪装成当下灾害的现场状况,以此虚报灾情,误导公众判断。案例:谣言“浙江台州黄岩泰隆银行发生火灾”,实际上是2019年11月黄岩泰隆银行外围架子着火的旧事。谣言“贵州福泉某中学起火”,则是违法行为人李某某为博取眼球、吸引粉丝,将网上某地一段着火视频发布在自己短视频账号,并配文称某中学学校着火。在以上谣言案例中,短视频平台是主要传播渠道。相对于图文,短视频有声音、有场景、有影像,很容易诱导网民信以为真,而AI技术的应用,使场景“定制化”,又进一步增强了谣言的迷惑性。探究造谣的出发点,部分网民和自媒体利用人们的好奇心和关切,赚取流量,进而获得商业利益。也有一些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通过恶意散布虚假信息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更有甚者,试图通过制造混乱来影响政府形象或舆论走向。从内容来看,谣言的时间、地点、形式等大多与实际事故灾情存在一定关联。事故、灾害发生后,舆情关注极易出现“焦点偏移”,受认知偏差影响,网民缺乏足够的科学知识来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就会对该事件关联性较强的“舆情周边”产生兴趣,此时若官方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传达,就为谣言提供了滋生空间,极易引发舆情“次生灾害”。这也凸显了谣言搭蹭热点、似是而非、博取关注的特点。例如,谣言“广东大亚湾石化区发生火灾”“上海一化工厂突发火灾浓烟滚滚”就是利用人们对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视以及对环保安防设施(火炬)的不了解,杜撰并扩散严重失实的事故类谣言,蓄意制造焦虑,扰乱社会秩序。谣言不仅会造成社会恐慌、增加不必要的社会成本,更重要的是,它压缩了真实信息的“生存空间”,占用了本已紧张的信息资源通道,甚至掩盖官方发布的准确信息以及受灾受难群众通过网络寻求帮助的真实需求,对抢险救灾、应急处置工作产生困扰。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提醒您,在事故、灾害等突发事件面前没有看客,需多一份思考、少一份盲从。要对信息发布渠道进行甄别,做到“去伪存真”,以有关部门权威发布为准,切勿听信“炒冷饭”“博眼球”“带节奏”的谣言。同时积极参与监督举报,为打击网络谣言贡献力量,为网络空间注入更多正能量。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霍晶莹)
我国首个高海拔特高压交流工程投运(经济新方位·重大工程一线)
中文
December 28, 2024
0
12月27日,我国首个高海拔特高压交流工程、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国家电网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投运。工程投运后,西南电网的主网架电压等级从500千伏提升到1000千伏,能满足川西等地清洁能源的多元开发和送出需要,有效承接来自西北等地的电能,每年最大可向四川、重庆负荷中心输送清洁电能350亿千瓦时,相当于近10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生活用电量,实现清洁能源更高质量就地消纳和更大范围优化配置。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整体电力保障能力国家电网特高压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推进,用电需求高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四川、重庆最大用电负荷将达到约7500万千瓦、3100万千瓦,分别比2020年增长48%、38%。四川是我国清洁能源大省,水电装机规模超1亿千瓦,风光新能源装机规模超1700万千瓦,预计到2025年,四川新能源装机将达到3200万千瓦。一方面,川西等地区水、风、光等清洁电能丰富,电量相对富余;另一方面,川东中部地区用电需求较大,川渝特高压工程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此外,工程连接四川、重庆电源和负荷中心,实现四川、重庆特高压交流联网,提升了重庆电力保障水平,推动用能结构优化。工程可提高川渝电网跨省跨区互联互济能力,有效增强西南电网系统稳定性、运行可靠性和资源配置能力,有力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整体电力保障能力。开展145类科研和工程验证试验作为我国首个高海拔特高压交流工程,线路海拔从2300米提升至4750米,线路最大覆冰量60毫米,超出现有特高压工程设计规程和设备研发边界。设计科研团队先后开展145类科研和工程验证试验,攻克了空气间隙、外绝缘、电磁环境等高海拔特高压关键技术,为后续高海拔和重冰区工程奠定基础。更新的技术,首次研发采用十分裂导线。如果将输电线路比作高速公路,分裂导线就像在公路上建设多个车道,让电流传输更加安全稳定。“十分裂导线由一根导线分裂成十股细线,按照间距要求围成一个圆圈。”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川西段负责人张烨介绍,十分裂导线能有效抵抗高海拔地区大风、覆冰等极端天气,还能有效降低输电噪声。更强的设备,首次完成高海拔解体变压器现场组装。海拔升高,空气间隙加大,设备尺寸增大,同时叠加高抗震要求,设备研发难度更大。在川渝特高压甘孜变电站,1000千伏变压器单体重量达330多吨。为了让“大块头”顺利翻越弯道多、常年积雪的折多山,项目团队采用“解体运输、现场组装”方案,将变压器本体拆解成16个单元再组装。更难的施工,首次采用“八腿式”门形输电铁塔。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二郎山上,一座座近90米高、“八腿式”的门形输电铁塔延向远处。“常规导线直径是30毫米,这里是重冰区,导线覆冰厚度会达到60毫米。”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川9标段项目经理刘嘉说,到了覆冰季节,导线会变成冰柱,总重量近450吨。建设者通过一个横担将两座“四腿式”铁塔连接起来,形成“门”的形状,给塔身增加一倍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与传统铁塔相比,门形输电铁塔更宽、更大,抗变形能力也更强,能够较好适应重覆冰和陡峭地形。在稳投资、促就业、惠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川渝特高压工程起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止于重庆铜梁区,新建1000千伏线路1316公里、1000千伏变电站4座,总投资超286亿元。工程在稳投资、促就业、惠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川渝特高压建设过程中,除高原特高压建设所需的特殊装备,施工所用到的机械设备超六成从四川、重庆采购或租赁,所需的砂石、水泥、管材等工程建设材料全部就地采购。积极吸纳当地群众参与建设,先后提供就业岗位上万个。国家电网公司已累计建成“22交16直”38项特高压工程,电网大容量、远距离输电能力显著提升,“西电东送”“北电南供”规模不断扩大。
浩瀚海洋,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
中文
December 28, 2024
0
浩瀚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也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到如今海上的风吹亮陆地的灯、一朝咸水变淡水、优质海水鱼摆上餐桌……碧海无垠,托举出一片蔚蓝色的经济新空间。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一个明显的轨迹,就是由内陆走向海洋,由海洋走向强盛。当前,海洋油气、港口航运、海洋渔业等海洋产业,已成各国财富增长的重要来源。再看我国,“十四五”以来,海洋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8%左右,2023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9.9万亿元,已成国民经济增长新引擎。可以说,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是大势所趋。翻看家底,推动海洋经济向纵深发展,我国具有多重优势。立足资源禀赋,我国是海洋大国,海域面积辽阔,海岛数量众多,海岸线曲折漫长,生物多样性丰富;聚焦产业发展,从浅海到深蓝,海洋产业向好势头持续稳固,新兴产业加速成长,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承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订单金额大幅增长,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70%;围绕创新突破,从极地到大洋,海洋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海洋盐度探测卫星成功发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正式入列,近段时间我国海洋技术和装备制造领域捷报频传。同时,也要看到我国距离海洋强国还有一段路要走。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关键共性技术“卡脖子”、海洋产业“大而不强”、供给要素老化等问题依旧突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继续写好海洋经济这篇“大文章”,就要立足重大发展规划,着力推进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拓展蓝色经济空间,促使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试想一下这样的场景:水下养鱼、水上发电,既生产清洁电力,又孕育“蓝色粮仓”,风、光、渔相融合,实现了海洋空间集约利用。推动海洋经济向纵深发展,就是要树立系统思维,统筹陆海全产业链,在打造产业集群上做文章。比如,在广东湛江,小小一尾金鲳鱼“游”出一条产业链,带动了种苗、饲料、养殖装备、加工与流通等环节的发展,产业年产值可达100亿元。当前,海洋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对科技创新的要求不断提高。深挖海洋经济潜能,应向科技创新要空间。只有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才能更好支撑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当然,离开海洋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生态为首,不仅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也是在保护持续生产力。比如,近年来,温州做足“海”字文章,在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下,修复海洋生态、发展生态旅游,一个个小渔村变身“海上花园”,带动大批渔民“洗脚上岸”,印证了“碧海蓝天也是金山银山”。海浪奔腾,潮头正劲。面向未来,向海图强,推动海洋经济不断向更广更深处拓展,必将为经济发展注入“蓝色动力”。(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