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同行,共建第一家园

参加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大会的嘉宾在会场外合影。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摄

台胞往来通道更加畅通,在闽生活更加便利;闽台经贸稳步增长,行业标准共通持续推进;民间交流日趋热络,青年交流更加深入……作为两岸交流合作的先行区,福建在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

去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一年多来,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已形成一批先行先试经验,取得一批首创性对台融合发展成果,福建正日益成为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经济融合不断推进

“我们是第一个成为大陆老字号的马祖品牌。这是极大的鼓舞,更坚定了我们开拓大陆市场的信心!”前不久在福州,当亲手接过“福州老字号”的牌匾时,马祖酒厂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九铭激动不已。

福州市台协会常务副会长翁英敏受访时说,现在不仅福州老字号、厦门老字号有了台企身影,福建老字号也已向金门、马祖的企业开放。“老字号是个金字招牌,将会给台企在大陆发展带来更广空间、更大舞台、更多机遇!”

百果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吉田来自台湾台中,目前在宁德霞浦主要从事火龙果种植及田园综合体建设。他告诉记者,当前霞浦抢抓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政策机遇期,积极落实相关税惠政策,将同等待遇落实落细,让台商台企拥有更多获得感。“下一步,我们有计划扩大种植规模,也将推荐更多台商来霞浦创业投资。”

启动《福建省促进两岸标准共通条例》立法工作、设立大陆首只由台商发起的两岸产业投资基金、率先打通台胞境外自有人民币投资大陆通道……自《意见》出台以来,闽台经贸合作稳步发展,亮点纷呈。福建作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磁吸效应进一步突显。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福建累计引进台资项目2.5万多个,实际利用台资330亿美元;闽台贸易额累计突破1.5万亿元人民币。

社会融合持续加速

每天早上6点,位于福州晋安区桂溪社区台胞公寓楼下的“四姨工坊”早餐屋都会准时开门。蛋饼、吐司、汉堡、饭团……各类台式特色早餐应有尽有,吸引着住在这里的台胞们前来光顾。

作为福州首个两岸融合示范社区,桂溪社区秉持两岸融合理念,大力推行安家、安业、安心“三安”工程,成立福建首个台胞公寓住户委员会,鼓励台胞台属参与社区公益、融入社区治理,为两岸居民在社区架起沟通的桥梁。

率先将在榕就业创业台胞纳入住房保障体系,正是福建省、福州市探索两岸社会融合方面的生动缩影。《意见》发布以来,福建在两岸社会融合方面持续加速发展。

——往来通道更加畅通。截至10月19日,两岸“小三通”客运航线今年客流量已突破100万人次,同比增长87.6%。目前,福建四条“小三通”航线的航班班次,已从2023年复航之初的每周26航次增加至每周最多182航次。

——在闽生活更加便利。福建多地多部门优化指尖服务,在网络平台上建设台胞专区,让数据多跑腿、台胞少跑路。公布三批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技能资格目录,合计50个职业,1500多名台胞通过直接采认方式取得相应证书。

——社会参与更加广泛。一些台胞出任、获聘台资企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负责人、法人代表和仲裁员、调解员、陪审员。截至目前,福建累计已有146支台湾建筑师和文创团队、504名台湾专才参与乡建乡创。

情感融合日渐深化

今年是郑成功诞辰400周年暨收复台湾362周年。近段时期以来,来自岛内的专家学者、郑氏宗亲、郑成功信众来到厦门、泉州、南平等地,参加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共同缅怀民族英雄,共议融合发展大计。不少台胞还在这些地方寻根溯源,找到了自己的祖籍地和宗亲。

纪念郑成功相关活动的举办,是福建进一步深化两岸民间、基层交流交往,深化情感融合的举措之一。《意见》发布一年多来,福建积极推动实施闽台历史展示溯源工程,开展闽台族谱对接、寻根谒祖等活动。发挥妈祖等民间信仰精神纽带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民间信俗交流活动。支持闽台两地中小学校加强校际交流,开展棒垒球等青少年特色体育项目合作。

今年以来,福建已累计举办200多场重要涉台交流活动,台胞参与超过了2.5万人次。第十六届海峡论坛、第十二届海峡青年节、两岸青少年棒球邀请赛、两岸同胞迎中秋联谊活动等一系列两岸同胞欢迎和喜爱的品牌活动,成为促进两岸民众交流、交心、交融的重要平台载体,让两岸同胞走得更近更亲。

下一步,福建将持续巩固两岸文化纽带,创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方式方法,让两岸融合发展的基础更牢固、动力更强劲,让两岸同胞心灵契合越来越成为生动现实。(本报记者 柴逸扉)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11月01日 第04版)

Share post:

Subscrib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