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丰收时节多彩画卷

庆丰收(中国画)
  黄 胄作

金色的季节(油画)
  朱乃正作

美丽侗乡(农民画)
  荣雪莲作

带鱼丰收(中国画)
  张大壮作

春种秋收,夏耘冬藏。进入秋天,神州大地满眼是麦浪金黄、瓜果飘香的丰收景象。田地里,金灿灿的稻谷沉甸甸地下垂;果园中,果粒饱满的果实压弯枝头;农场上,忙碌的农民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一年的辛勤耕耘,在秋天结出累累硕果。

丰收,是美术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20世纪以来,一批以丰收为主题的美术佳作,或勾勒丰收时节的农忙场景,或刻画人们庆祝丰收的喜悦之情,或描绘鲜美丰硕的秋收果实……这些作品不仅定格了广大农民辛勤劳作的身影,也蕴含着人们对丰年的美好祈愿,体现出时代审美的发展变迁。

表现秋收劳作场景

艺术创作与时代语境紧密相关。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更多画家把目光聚焦在劳动人民身上,歌颂人民、赞美劳动逐渐成为创作主流。这一时期,许多画家直接描绘秋收劳作场景,展现劳动之美。这些作品往往以金黄色为主色调,画面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和蓬勃的生机。

王盛烈1953年创作的年画《农业生产合作社小麦丰收》是较早表现丰收主题的作品。画面聚焦一处晒谷场,大家分工有序,正在给小麦脱粒,合作社的社员们团结协作,将收获的麦子装袋。一袋袋麦子满满当当,寓意着年年有余、穰穰满家。

还有一些画家将劳作融入自然景观中,以更具意象性的方式表现丰收场景。

钱松嵒是当代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人物。1949年后,他走出画室,走向广阔的郊野乡村。他目睹了山河大地巨变,立足于家乡和江南生活,创作出一系列农业题材作品。钱松嵒上世纪60年代创作的《喜看稻菽千重浪》以大面积画面渲染麦浪翻滚,远处亦是层层叠叠的金色麦田,中部留白处,一队挑着麦子的农民行走在麦浪间。画面视野开阔,层次分明,意境深远,是一幅秋收图,也是一幅赏心悦目的山水画。

刘文西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丰收图》描绘了黄土高原上的秋景:远方广袤的金色大地上,公社社员正在收割麦子;近处,两辆马车迎面而来,马儿驮着垒高的麦子,昂首扬蹄,赶车人迈开大步,神采飞扬。观看作品,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昂扬的精神面貌扑面而来。

油画《金色的季节》是朱乃正的代表作之一。该画以仰视的角度表现了两位藏族妇女扬青稞的场景。她们相向而立,手中举起的簸箕高低错落。飘落的青稞和她们飞扬的裙角,都能让观者感受到风的吹过。画家大胆取舍,省略人物服饰等细节,采用纪念碑式的构图,产生一种具有雕塑感的立体美。

近年来的美术创作也不乏关注秋收场景的作品。比如青年画家周丽萱的油画《丰收喜悦》。作品以写实手法集中表现在麦草堆旁劳作的3人,周围飞扬的草沫、升腾的烟雾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朦胧的美感,增添了作品的浪漫气质。画面既有劳作的动感,又有宁静悠远的意境。

刻画丰收喜悦之情

丰年人乐业,垅上踏歌行。许多美术家将画笔对准人,将人们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的场景和喜悦之情定格在笔墨丹青中。

黄胄是中国人物画的重要代表画家。他曾多次赴新疆采风写生,行遍天山南北,与新疆各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由此创作出一批传世佳作,《庆丰收》就是其中的代表。《庆丰收》创作于1959年,是以新疆各民族群众庆祝丰收、载歌载舞为题材的经典之作。画中近百个人物形象立体丰满,神情欢愉,画面色彩丰富绚丽,笔触生动。这不仅是一幅丰收画卷,也是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和睦、意气风发的生动写照。该作品曾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新疆厅,2022年入藏新疆美术馆。

伍必端的木刻版画《丰收的喜悦》大面积使用金黄色,画面正中,两位劳动女性手中的镰刀、挽起的袖口、红扑扑的脸蛋和远处涌动的麦浪,使人直观地感受到劳动丰收后的欢喜与自豪。左上角麦田中有两只飞来的喜鹊,似是前来向人们报喜,侧面烘托出丰收之悦。画家注重刀法的组织和布局,富于节律,含蓄地将年画、剪纸等民间艺术形式融汇其中。

专注于藏区题材的版画家李焕民,在6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一大批优秀作品,用艺术的方式记录了藏区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巨变。其代表作《初踏黄金路》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聚焦人们收割完工后的回家路上。画家将牵着牦牛的藏族女子置身于蜿蜒的田间路上,喜悦而自信地大步向前。李焕民曾说,那已经不只是一条自然的路了,那是一条历史之路,是翻身农奴们的“解放大道”。

农民画是通俗画的一种,常常融合农耕生活文化、民间艺术传统和鲜明的时代主题,运用夸张、诙谐、生动等手法进行创作。农民自己画自己的故事,丰收自然是一个重要的主题。马国良的农民画《乡情》色彩明丽,画家夸张地勾勒出硕大的、成熟的庄稼,人们在田间赶着欢快的小毛驴,载歌载舞。荣雪莲的农民画《美丽侗乡》描绘的是侗寨里人们吹着芦笙、跳着多耶团结舞一同庆贺丰收的场景。画中穿插许多小故事,有侗族送新娘、月也习俗以及人们挑稻谷、晒稻谷的场景,处处细节都展现出侗族人民幸福团结、欣欣向荣的美好生活。

以瓜果表达美好祝愿

秋天收获的每一粒稻谷、每一颗果实都承载着辛勤与希望。瓜果题材美术作品因饱含着绵绵的生活气息,传递着丰收的愉悦与耕耘的艰辛,成为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一种表达。

齐白石擅画花鸟虾蟹、工笔草虫。他创作了许多祈愿丰收、祝福长寿的花鸟作品,《丰年》就是其中之一。在这幅作品中,白石老人以大写意的手法描绘了一株玉米:玉米叶已泛黄下垂,玉米脱去了外衣,显现出颗粒饱满的身姿。与众不同的是,白石老人用红色点染少许玉米粒,使玉米在整个画面中更加突出。此外,他还别有情趣地添上螳螂、蝈蝈、蚂蚱3只草虫,使画面既有粗放率真之美,又有精细入微的刻画。

徐悲鸿的油画《节日丰收图》采用写实手法,绘出一户农家在丰收后犒劳自己的美食:瓜果蔬菜齐备,青红葡萄、洋葱、黄瓜、梨、苹果散落在桌上,烧熟的虾透出淡淡的粉红色;宰杀完毕的两只土鸡倒挂着,因重力作用张着双翅,自然下垂。《节日丰收图》创作于1925年,是徐悲鸿发表《中国画改良论》提倡写实方法后的一幅佳作。

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一批海派画家走进工厂、农村,参加劳动,体验生活,尝试用写实画风描绘生产建设新面貌。在上海中国画院,以张大壮、来楚生、江寒汀等为代表的画家,生动描绘果蔬、家禽、渔获物,作品既充满烟火气,又不失海派绘画清新雅致的情趣,将海派花鸟画创作引入了一个新高度。比如张大壮的《带鱼丰收》,银色的鱼鳞十分逼真。在创作这幅画时,张大壮特意从菜市场找来新鲜的鱼鳞,晒干后磨成粉状,和着颜料调匀,再用笔涂到画面中的鱼身上。这幅作品构图特别,线条凝练,造型生动,别开生面地表现了打渔归来的鲜活场景。

岭南自古物产丰饶,花卉佳果丰盛,一年四季绿意盎然、果香四溢,给予画家大量创作素材。20世纪以来,岭南画派围绕“佳果”开展艺术创作。近年来,方楚雄《大年》、陈永锵《古荔新姿,甘果累累》、许敦平《岭南佳果》等中国画,以荔枝、芭蕉等当地特色水果入画,表达了岁稔年丰、生活幸福、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天意味着收获,也孕育着希望。在表现丰收、赞美劳动的美术作品中,人们感悟四时流转,体会丰收喜悦,感受大自然蓬勃的生命力。(本报记者 赖 睿)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9月12日   第 12 版)

Share post:

Subscribe

想了解更多请加微信:solomedia2spot_imgspot_img

Multilingual